(伯前三15)3.爱德是信德与望德的最高表达方式──紧随基督足迹、关怀怜悯众人爱德乐于看到他人成长。因此见他人受苦、孤单、生病、无家可归、受轻视或贫困时,也会感到痛苦。
只有在主耶稣所启示的天主圣三的彼此相爱中,我们才能明白天主对人的爱,也才能了解主耶稣基督必须去爱的原因。作为主耶稣的门徒,我们也必须选择去爱,而不是跟着感觉去挑选喜爱。
而“身体的圣化”就是跟随天主子耶稣基督,通过“圣事”,使我们的身体成为“天主圣三的宫殿”,成为天主子耶稣基督的兄弟姊妹,成为天父的爱子爱女。
所以,作为基督徒,自从领洗之后,我们一直生活在天主圣三内。为此保禄惊叹道:“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肉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迦2:20)。
答:若苏厄向百姓的官长发出命令,让他们通知百姓准备食物,因为三天后他们将过约但河,进入并占领上主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以色列人进入新的征程。
三、人民为何再次埋怨梅瑟和亚郎,说是他们“害死了上主的人民”?
原文18.举行弥撒时,应依照每个礼仪团体的性质与环境,妥善安排,务使信友满怀信、望、爱三德,在身心双方面,都能有意识地、主动地、完备地参与礼仪。
三、和而不同:两种智慧的对话与互鉴当天主教的“同道偕行”与中国文化的“共生智慧”相遇,我们既能看到深刻的共鸣,也能发现有益的互补,真正体现“和而不同”的精髓。
[82]参看保禄六世,《执事圣职宗座书函》(SacrumdiaconatusOrdinem),1967/6/18,AAS,59(1967),pp.697-704;“罗马主教礼书”(PontificaleRomanum
三.团体——构建和谐的关系。编后语。一.个人——走出忧虑的困扰当今世界,忧虑成为人的一种通病,其中不乏基督徒。每人都有自己的忧虑:房子、工作、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