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反思:我们是否向天主祈求信仰的光照,还是仅凭自己的理性去理解信仰?(6)“我也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邪恶的势力决不能战胜她。”
作为一位学者,我倾向于客观且理性的立场,按我个人的看法,以前的中梵关系当中,双方缺乏足够的相互了解,缺乏相互了解,便不能相互理解,难以达成基本共识,彼此看到的主要是双方建交的问题和障碍。
这里想表达的是:天主的旨意不在人理性可以完全把握的范畴内,而祂给予我们的照顾也无需赘言。
由于学历高,理性接受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反过来,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
因此,马克斯韦伯称基督教为理性的宗教,马克思更称基督教为作为宗教的宗教,显然都不无道理。 而先基督教起来的真正奥秘,恰恰也就在于其中的深刻内涵:自由的信仰。
第三,从佛教对天主教的反辩来看,理性色彩是有的,许多反驳也的确揭示了天主教的问题,并从中说明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特点。
中国第一次的理性高潮,其全部的努力,重在以人间秩序的安排给出众人的幸福的话,那么第二次则是对这种试图的改弦更张。禅向当时的人类提出问题时,它已经彻底告别了原教旨主义的逃避作派,而质变为入世的热忱。
有些神职人员年龄越大越古怪,原因之一也许是因为太理性。在夫妇恳谈的分享中,我可以向天主和夫妇们敞开心扉,坦诚分享,尘封内心的情感获得了释放,情感越来越成熟,生活越来越轻松,生命越来越喜乐。
耶稣并不停留于用可理解的语言表达理性话语,而是主动制造了个人的相遇。这就是为什么门徒们恳请他留下来的原因:他们感到这种经历丰富了自己,希望与祂分享自己的家和餐桌。
历史背景:在犹太思想中,“奥秘”(μυστήριονmystērion)是指隐藏于天主计划中的神圣真理,非人靠理性可得知,只有靠启示方能明白。这奥秘就是天主借基督完成救恩,不仅为犹太人,也为外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