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赶到通风口时,发现塌方导致的岩层变化也使得通风口几乎被完全堵塞。
随后有几千名教友殉道,被夺走了生命。到了1640年代,所有的神职人员不是殉道就是被驱逐出境,教友们变成了没有牧者的羔羊。
它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天主受到最后一项挑战」。最先要求耶稣救祂自己的是看热闹的路人:他们只是想看到耶稣显奇迹,从十字架上走下来,而非怜悯耶稣。教宗说:「我们或许偶尔也会希望看见天主行奇事,而非慈悲为怀。
可惜的是,人类很多时在道德上被蒙蔽了双眼,或没有动力去完全地将法律付诸实行。因此《旧约》的法律思维将人们压在法律的框架下,因为他们无法靠自己的遵守法律的义德而得救。
卡尔洛•克雷斯皮•克罗齐神父是位慈幼会神父,1891年在意大利北部的莱尼亚诺诞生,他在完成学业并且晋升神父后,于1923年被派往厄瓜多尔的昆卡……,59年在那里推展福传、培育、促进人性和基督信仰工作。
这是由于天主的恩典,从使徒热情中产生的——我们现在反省这个问题——几位传教士被福音感动,大约三十年前去了那个他们不认识的国家。
尽管作好了万全的准备,但是在实际看到乡亲们满院子已经坏掉的家用电器和被浸泡已不能用的家具、被褥和衣物时,仍然控制不住地难过,他深有感触地说,“不到现场,是无法体会要为当地乡亲作点事儿的迫切心情的”。
《约伯传》虽成书于公元前第六世纪,但由于约伯的生活状况,经学家都认为他是圣祖时代的人物,可能是在若瑟被出卖到埃及的时代。约伯像是一个族长,“虽不属于世上的以色列系,却属于天上的以色列子民。”
保禄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他自己就是一个被宽恕的大罪人,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被爱的基督「俘虏」了的人。过去的已过去,将来决定在自己手中。且“不要生活在过去,要迈向将来”也是今天第一篇读经的主题。
相反,有人生目标,有准备基督第二次来临的人,外表的工作行为虽然与没有目标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也在田里工作,也在磨坊推磨」〉,但结果会截然不同〈「一个被接去,一个被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