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肋未纪》中,上主训示,那些敬拜邪神者、行邪淫者、淫乱者和乱伦者,以及虐待父母者都应被处死(廿章)。我们知道,梅瑟是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人,而这些也都是《旧约》的内容。
这位天主的人随时随地准备好接受天主圣神的引导,他为地方社会成立天主教劳工互助社,并在一九零零年创立纳匝肋圣家劳工修女会。圣人的这些创举在今天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时代,非常具有启发性。
圣经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景象———孤独、受伤、苦痛的身形,手脚贯穿着铁钉,肋旁穿破、四肢扭挫、前额被荆棘冠刺得出血,唇干、口渴难忍、陷身于上主离弃的正午黑暗中。
因是禧年,不但人和奴隶应获宽免,而且大地也应获得尊重、并获得休息的机会(肋25章),以至这要求被写入旧约法律,成为必守的诫命。
比方说:他像是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中的肋未人或司祭,或者他是靠理性来处理伤痛,最终让宿命论钻空子。
修女的圣召受到圣女小德肋撒一生的启迪,决意以爱的微薄举动为社会服务。她创立了劳工联盟和基督徒工人运动,对她而言,最美好的经验是在病患和有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容。
经过在纳匝肋多年的“隐蔽生活”,耶稣以一个高度的象征姿态,来开展祂的公开生活:没有任何罪的耶稣,将自己沉浸在约旦河那肮脏的水中。这里的水,都是人们经过若瀚的施洗,洗净他们的罪过。
我们把圣德变成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把它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开来,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街道的尘土中、在现实生活的考验中,以及正如阿维拉的圣女大德肋撒对她同会姐妹们所说的那样‘在锅碗瓢盆中’,寻找并拥抱它。”
传教主保是位修女,婴孩耶稣圣德肋撒,绝非偶然。让我们听一听她是如何发现她的圣召的——她写道:“我晓得教会有一颗心,这颗心燃烧着爱。
踏进启智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影壁上德肋撒修女的一段发人深思的话,“我们常常没有机会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着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整洁的院落里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