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鼓励道:“让我们看福音中的西默盎和亚纳,他们年迈而孤独,但并没有失去希望,因为他们与主往来。亚纳从不离开圣殿,以斋戒和祈祷昼夜事奉天主(参阅路二37)。看,这就是秘诀:从不远离希望之源的上主。”
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和《马尔谷福音》的弥撒读经,向我们提出了这两大要点(参阅:依六十三16-17、19,六十四2-7;谷十三33-37)。
首个见证人埃格莉亚(Egeria)最先在她的著作《旅程》中谈到鞭笞石柱。她讲述了383年在耶路撒冷的圣周五礼仪:“太阳还没升起;告别后,大家登上熙雍山,在鞭笞石柱前祈祷。”
上主已经叫耶稣从死者中复活,亚肋路亚!当我们心怀这份希望,来面对那些在生命及感知世界中感到哀伤或对良善存疑的人时,便有力量去陪伴他们。
根据传记,圣史若望的长衫当时保存在圣若望大殿的祭台下方,它或许是额我略教宗于592年亲自要求锡拉库萨圣女路济亚隐修院送来罗马的那件圣髑”。
在罗马皇帝瓦莱里亚诺(Vakeriano)迫害教会期间(公元258年),当时的圣老楞左(Sanlorenzo)执事把它寄回自己的老家,西班牙的Huesca。
在慈悲禧年圣心月我们来到法国著名的圣心大教堂里做常年期第十一主日的弥撒,也许是在慈悲年圣心堂里,我与耶稣的感情好像很深,这台弥撒中的读经和福音使我终身难忘,第一篇读经是达味犯罪以后,纳堂先知替天主向他讨债
教宗从犹达斯出卖耶稣的行为谈起,讲解耶稣苦难的意义。他说,上主完全自由地选择受屈辱和空虚自己的途径,直到死在十字架上,这是为奴隶及罪犯保留的最残酷的死刑。
达味说:因为在死亡中没有人想念你;在阴府里还有谁称颂你?我已哭泣疲惫,每天夜里,常以眼泪浸湿我的床铺,常以鼻涕流透我的被褥。(咏6:6-7)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
耶稣对苛辣匝因和贝特赛达说,如果行在提洛及漆冬,她们早已披上苦衣,坐在灰尘中,而改过自新了。这句话里概括了整个救恩历史。因为他们不喜欢,便拒绝并杀害了耶稣之前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