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又想到前些天一位弟兄的分享。每逢周六日,学生团体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晚上总结时,一位负责人不快地说:我很纳闷,为什么到中间休息的时候,那么多人都走了?咱们的课程和活动没有什么问题啊?
你可能会觉得每天要忙很多事情,怎么会有时间祈祷,顶多就是睡觉之前和耶稣打打招呼,或是星期天去教堂尽量几分钟不要分心地念经、参与弥撒……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一个都市里的教堂
一篇《曾经也是神父》的文章更是许多修道人和教友茶余饭后不断探讨和分享的话题。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沉淀一下我们的思绪,关注一下这些已经跌倒的修道人,他们此时此刻怀有怎样的心情?
参加圣经分享后驾车归来的小巴拉盖教友武万银和他的妻子李毛玲,突然发现有一老妇人躺卧在南民生渠路旁的小屋前。这是谁家的老人?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躺在这里?两人立即停车下去查看。
她表示,曾有医生校友回校分享时称,学生时代所接受的全人教育,令她行医时会将生命及道德标准置于一切之上,旧生那番话令我感动,原来学校所传授的价值观能令学生受用一生。
天主对我们的爱是如此的强烈,祂不能保持冷漠;他走出自己而进入到我们中间,完全地分享我们人类的状况(参阅:出三7-12)。
欢迎您就梵二会议对中国教会以及个人信仰生活的重大影响进行讲述和评价,稿件请发至信德邮箱1991@chinafaith.org,与广大读者分享。
「基督,我的期望」这句话意味着我所有美善的渴望,在他内找到了成全的可能性:借着他,我可以期待一个美好、圆满和永恒的生命,因为天主亲自来接近我们,甚至分享了我们的人性。
教宗明确指出:教友是教会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藉入门圣事之后,分享天主子民的生命,承担教会的基本使命——福传和牧灵是落在教友身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罗九1-3)用我们蒙召的生命,参与主耶稣的救世使命,用我们的生命去见证、去分享救恩的喜乐,以自己由天主所亲受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种困难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