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教宗表示:在这个园地我们也蒙召宣讲基督是天主、人和历史救世主的信仰。
(1)门徒与跟随者的不同在跟随主耶稣的人群中,基本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寻求生命,渴望救恩,希望遇到天主的人,这些人蒙召成为门徒;另一类是装饰生命,追求眼前,以旁观者的身份希望得到好处,这些人随来随走。
保禄宗徒更从他自己被宽恕,从“亵渎者、迫害者和施暴者”的罪人蒙召叫被改变成为宗徒的经历欢呼惊叹:“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是为了拯救罪人”(弟前1:12-17)。罪人也是人。
其中的原因或许犹如华尔希蒙席所认为的:对于神恩复兴还没有经验(虽然听到的不少)。并不感觉自己需要它。不喜欢感情表现。难以忍受团体祈祷的表现,如舌音祈祷等。认为它对某些人很好,但并非为所有的人有益。
且说,若蒙司铎应允,我们十来户人家都一起奉教。贺司铎见她奉教的目的不太纯正,就婉言拒绝了。然而王四太太走后,贺司铎改变了主意,心想:一匹小驴不值多少钱,若能借此机会引人领洗入教,花些钱也是值得的。
2013年2月4日,正当人们欢天喜地忙着准备过年之际,传来讣告:刘静山主教于4日下午13时08分蒙主召叫辞世,享年102岁。和蔼可亲的刘静山主教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
正是在这个意义,贝尔格里奥在1992年就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辅理主教时,即选择了圣贝达司铎(St.Beda,672/3-735)因慈悲而蒙拣选这句诠释马尔谷5章19节的句子,作为自己的牧徽铭文。
陈伯铎蒙召的过程见证了天主的圣恩。陈伯铎来自南方的一座大都市,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家庭条件优越,本人天赋高,又勤奋好学,深得父母喜爱。
耶稣临在于他们每个人身上,而「我们蒙召在他们的脸上认出基督饥饿、口渴、赤身露体、患病、作客和在监牢里的面容」(参阅:玛廿五31-46)。「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提供给我们这个与主相遇的机会」。
作为信徒,我们蒙召为万民盼望并祈求和平的宝贵恩典。」可信的见证除了不停为和平祈祷以外,也要做出「可信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