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2016年柳建林神父接任本堂以来,更是全心全力贯彻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念:维修教堂、硬化堂院、美化环境、完善接待外地来朝圣的教友吃、住、参观和参与宗教生活的硬件条件;(去年又集资四十几万元建成约
1646年在兰溪建立教堂一所。他在杭州、兰溪两地共居四年。1648年,在杭州付洗新教友250人。杭州教务发展迅速。1650年被委任为中国耶稣会传教团代理人。
镜头再往后,又有一年春节前,有一家五口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在家洗澡,母亲和二个儿子三人煤气中毒而亡,留下父亲和长子,大儿子来到教堂,诉说他家的不幸,而我当时却私心太重,信仰不深刻,心里安慰自己有教会在,
在这个最神圣的晚上,教会在醒悟中等候着从死者中复活的主,并在入门圣事,即圣洗、坚振和圣体圣事里,与祂相遇。
梵二文献中,谈到神职人员的成圣使命,提到他们尽心尽力地履行分内的职责,是最直接和应当的方式,如此才能让他们晓得自己为何而蒙召,为何这样违背社会潮流地做出牺牲和奉献,为何不停地呼召一个被很多人所摈弃的道路
早上去教堂,见到一个小伙子,眉头紧锁,一脸愁容。他告诉我弥撒结束后想在我这里寻求一些心理疏导。弥撒结束后,走出堂外,我们两个交流了十几分钟。
开始时教友们喝得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外学生、年青人、老人们在这一天特意赶来非要喝上教堂里的一碗平安粥。有的孩子还特意给自己的家人、朋友用小桶或小盆带回去。
但她是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写信仰的感触,我很想在常进堂的青年教友中挑选能用文字表达自己信仰感受的人。
在这几户的大宅中,客厅旁边都有一间不小的房间,布置成圣堂;这是全家人一起祈祷及做善工的自家小堂。
每次去教堂的时候,我总喜欢在艾天理神父的墓前静默片刻,缅怀我心目中这位了不起的神父。每当站在他的墓前时,我就会思绪万千,我想象着当年他一定是那样的豪情满怀,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