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中的困苦,好像主耶稣基督不在我们中间了,我们也祈祷了,也做补赎了,好像主耶稣没有听到我们的祈祷!为什么呢?主耶稣基督已经答应我们:“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临行前,母亲安慰父亲:不要担心,安心地做补赎、立功劳,赔补耶稣圣心所受的轻慢凌辱!孩子有天主保佑,有我操心呢。结果,父亲被判了15年徒刑。从此生活的重担、教养儿女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现在将我临终时的病痛及死亡的恐惧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被弃的痛苦与死亡一起奉献给你,当作补赎我个人之一生缺失罪过的代价,并当作我国地方教会与普世教会共融合一以及两岸和平统一的祭献。
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天主给我们做补赎的机会,很宝贵,因为我们是罪人。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强,很有胆识而极富爱心的人。
教宗邀请大家把蒙受的羞辱献给天主,并希望藉此能为受害者的痊愈、教会的净化、投身青少年的教育和关怀方面作补赎。
唯有引入“朝圣”、“补赎”、“圣战”等当时的神学观念,我们才能理解驱动这一历史巨轮的内在信仰动力——无论这种动力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值得批判。
教会也鼓励我们援助和怀念他们亡者们,为他们行施舍、得大赦和做补赎(1031#)。金口圣若望说:我们无须犹疑去帮助亡者,为他们献上祈祷。所以,弟兄姐妹们,如今我们秉承教会的训导,特别为亡者奉献弥撒圣祭。
赵计军说:当时我的脑子特别清醒,世界上再苦再难,和地狱的苦比起来那都不叫苦了,我立志,世上再苦再难也要挺住,天主收灵魂就走,不收灵魂就做补赎。
神父并没有罚他念多少遍补赎经文,而是邀请他到圣体前感恩。因此实在没必要将办告解当作信仰生活中的一件难事、一种负担、顾虑重重。使我们迟迟不能走向告解亭,迟迟不走向那耐心等待着我们的主耶稣。
但如果你无力以经济支援或病痛缠身时,为传教事业就算是做一点补赎、做一点牺性、甚至奉献身心的痛苦,都是很宝贵的贡献。当你祈祷和奉献痛苦时,你已经走出自己狭窄的园地,去关怀世上的弟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