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并没有罚他念多少遍补赎经文,而是邀请他到圣体前感恩。因此实在没必要将办告解当作信仰生活中的一件难事、一种负担、顾虑重重。使我们迟迟不能走向告解亭,迟迟不走向那耐心等待着我们的主耶稣。
但如果你无力以经济支援或病痛缠身时,为传教事业就算是做一点补赎、做一点牺性、甚至奉献身心的痛苦,都是很宝贵的贡献。当你祈祷和奉献痛苦时,你已经走出自己狭窄的园地,去关怀世上的弟兄姐妹。
刚开始时,邀请我们去的大多是冷淡教友,平时也不怎么进堂,所以,我们也自我要求随时准备自己的圣善灵魂,来为亡者祈求天主开恩,所以,保持自己时时警醒、不犯大罪、勤做补赎与克苦、妥当的告解(雅5:16),是我们对团员的要求
而且教会历史上很多人不爱肉身,他们做补赎有的把身体弄成五伤,现在很多人有很高境界,他们求信德这些属灵的东西而不追求属世的事情。
这种互助互惠性的关系就在教会──基督奥体内,呈现出来:教会团体持续不断作补赎,并为她的子女祈求罪过的赦免,但同时也一直欢欣喜悦,庆祝那些在教会团体里产生的德行与爱德的善表。
在圣教史上,四旬期是悔罪的时刻,在教会的早期,那些犯有重罪的人,被给予做明补赎的机会,欲悔罪的人甚至要预先登记。在中世纪,这一周内,特别是在圣周四,正是悔罪的人们通过善领基督圣体与天主和好的时候。
6、教会是圣的,同时常需要洁炼,不断地实行补赎,追求革新。教会是『在世界的迫害与天主的安慰之中,继续着自己的旅程』,宣杨着主的苦架与死亡,以待其重来(参格前十一26)。
我说:如果没有大罪,只有小罪,要在炼狱做补赎后,才能升天堂;如果有大罪,至死不悔改,只有下地狱。他又说:你说有天主,可是谁也没有见过,怎能使人相信呢?
我从告解亭出来,跪到圣体前念补赎经的时候,深感被基督的大爱紧紧环绕,那种被基督无条件地爱的感觉,笔墨难抒。
在再慕道期间,我们单独拿出两个课时来,告诉慕道者怎样办告解,怎样反省,什么是补赎,该怎样定改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