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五个与克服物质贫穷有关的领域是当前的粮食危机,这个危机使人类基本需要的满足发生危机。这危机的关键不在于食物的短缺,而在于获得食物的困难以及投机现象。
(40节)我们试著理解,哪些事情构成了门徒的信德短缺、有悖于信任耶稣呢?门徒们没有停止相信耶稣,事实上,他们呼求耶稣。但是,我们看到门徒呼求说:「师傅!我们要丧亡了,祢不管吗?」
乌克兰战争夺取的是无辜的生命,并使人处处没有安全感,不但在那些直接受到影响的人当中,也广泛并不分皂白地波及每一个人,即使是几千公里之外的人,也因附带影响而受苦——粮仓的短缺及油价的上涨,就足以证明!
后来却不幸因车祸身亡,留下双亲无人照顾,李神父又发动教友们送钱送衣送粮食,轮流照顾老人,使他们在衣食无忧中安度晚年,两位老人也通过李神父和大家的爱德服务渐渐了解并加入了教会。
由于缺少粮食,经过半个月的围困后,教堂内的人员将作役用骡马和战马全部吃光,并且开始食用院内的树皮和野草。驻守部队的指挥官和副指挥官以及教堂的主教陆续战死。
妈妈在家里开始卖粮食筹钱,一边又催着爸爸找工头结算工资。8月底的时候,爸爸兴高采烈地打回电话来:工头说只要看到我的录取通知书,不仅能结清工钱,还能预支两个月薪水。
大船已经进水,暂时歪斜并未下沉,于是,船长命将12门大炮和粮食等重物抛入大海。人们都不敢在船上,纷纷跳下水去,用手扒着船帮,浮在水中,暂得不死。可是每当大浪扑来,便卷数人逝去。
原来,这位村民的粮食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换酒,一部分喂了几头猪。自家喂的猪环保,一过年宰了,全年也就够吃了。原来,生活是可以这样的。
(若6:35)粮食是用来维持生命的,是维生的基本要素,只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却无法满足心灵的需求,人的心灵需要永恒的事物才能满足,因此唯有这位永恒的耶稣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而且是持续的、永恒地解决我们内心的饥渴
借给他银钱,不可取利息;借给他粮食,不可索重利(肋廿五35-37)。这些教导始终具有现实意义。有多少家庭走在这条路上,成了高利贷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