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22:35-40)爱是人的意志与情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人类最高超、最完美的追求,就是毫无保留地对天主的爱。这个爱的完成,就是与天主的结合。圣经上耶稣对门徒说:“父爱了我,我也同样爱了你们。
因为她参加过三个圣神同祷运动的团体,这几个团体都很正常,并没有因为讲异语而招致病态,所以她对于有人怀疑“异语是情感方面的不正常”或者一个“易感性”,在基本上来说,她到现在的态度是消极的。
心就像一颗种子,成长在天地间,喜、怒、哀、乐的情感造就了善、恶之心。有一颗善意满溢的心,人的情怀境界就不一样,思想观念就不一样,行为语言就不一样。
如果是真正的友谊,绝不会伤害我们与基督的关系,所以说:一个有理性的人,绝对不会在与异性交往中,陷于很深的着迷的情感中去。独身生活怀异性的亲密而健康的友谊,正是如此。
因为幸福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情感体验。”幸福并不神秘,幸福原来就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托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因为人对幸福的期望值越高,幸福感越小。
这令我们能够以极为无拘束的态度和气氛来説出我们对这关系发展的兴趣、情感和渴望,并找到使这关系得以积极发展的途径。我认为这本书的确是朝这个方向行走。
避静是回到自己心灵深处,进到天主里面,与天主一起反观自己的生命,细看自己的灵性生命、真理生命、福传使命的状况,在圣神内协同圣神努力调节、削弱、致死老我生命,使心思更新、情感净化、意志折服;被圣神柔软,被圣神顺服
她是我姑姑,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姑姑;既是姑姑,又是德肋撒修女,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一个非常特别的情感。问:所有认识德肋撒修女或与她仅有一面之缘的人,都对她的祈祷方式印象深刻。您对此有何记忆吗?
潘修女以细腻的情感、感性的语言、入微的心理描述将我们带入那个由经师和法利赛人营造的气氛沉重、杀机四伏的现场,深切感受到罪妇的羞愧、恐惧、无助和绝望,而主耶稣以他无上的智慧和无比的慈悲化危机为祝福,不仅让经师和法利赛人落败而逃
在赞美声中,我们已然不分教会内外,同样将心中的情感尽情地向天主倾诉,从天主而来的喜乐更是满溢我们的心灵。我们明白这一生最美的祝福便是认识主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