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年轻的父母,有为大众利益而献出生命的可敬人士,如此公义何在?如今其灵魂何在?为人类而言,生死祸福始终是人生最大的难解之谜。当然我们有限的思维无法找到圆满的答案。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不能到更广泛的地区去传福音,也无法接触更多的人群,我们更无法拥有教会的电台、电视台等来把福音喜讯带给大众人群。但是,通过书籍、音像制品、堂区通讯等,我们同样可以把福音带给更多的人。
具体而言,教会在牧灵深度上,和在福传或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的影响上都在不断加大力度和提高自己服务的品质。
大众媒体总是乐意谴责教会,它们引用一些天主教徒漠视教会关于人工避孕问题的训导,从而说教会与时代格格不入。
在此除夕,大众团聚的日子,我们更应赞美你,感谢你,因为你藉着你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创造了万物,且在他内加以保存,同时又藉着他,召集我们成为你特选的子女,与你欢欣团聚。
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虽然死了,而且半个多世纪不为社会大众所了解,但从信仰的角度,为他们来说,死亡并不是其生命的终结或者毁灭,而只是生命的改变,新生命的开始。
今天,基督徒在参与弥撒圣事时,神父念: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玛26:28)说明了基督的死亡所具有的和解能力。
教宗告诫天主教新闻界人士所要注意的一个危险,就是我们力求与人分享的真理不该以讨好大众或受到注意的人数作为衡量标准。我们该让人认识真理的全貌,而要避免为了让人接受,索性将真理淡化。
当时世界大部分的人对他认识很少,除了知道他是一名76岁的耶稣会士,一向生活简朴,从未拥有过汽车,遑论司机了,日常都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并且致力帮助贫苦大众。
寻找病源引发的是大众对污染源的探究,更重要的是,对价值体系和发展模式的反思。发展应以人为本,而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无限多拥有。如果以生命为代价,那么GDP增长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