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计较命运的不公,人生的坎坷,俸禄的不足,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位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和顺大街小巷的外地小伙子,除了几个教友之外,没有人知道他就是神父。
现有一子在外地,已成家立业。她现在和先生每天早上从住家走路到洪家楼天主堂参与弥撒,并帮忙堂务工作。单趟约四十分钟的路程,正好可以锻练身体和脚力。遇下雪天就在家附近的教堂参与弥撒和服务。
那是1975年,妈妈是新教友,爸爸15岁就去外地上班,根本不懂信仰是什么,和教外人无区别,是天主亲自拣选了哥哥和大姐,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家及众多教友走上了悔改之路。
孟彩丽激动地说:找到教堂就如同找到家一样,教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们都特别关心我们,让我们这些从外地来做生意的教友们感到特别温馨。孟彩丽不仅在南台堂区找到了家,还在这个大家庭中担任乐队负责人。
当晚耄耋之年的陶公神父得知姐姐去世的消息后,连夜从外地赶到椒江,在姐姐遗体前举行追思弥撒。当晚来了很多教友,站满了房间,他们都是来为姐姐祈祷的。
从此,教堂里再也听不到琼清脆的歌声了,她应聘到了外地一家大酒店,断绝了与所有人的来往和联系,独自疗伤。一切痛苦她都可以忍受,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撕心裂肺的思念!
(ii)提高牧民的效益:鼓励终身执事们参与灵修培育增进个人圣德,与外地的终身执事团和教会相关团体沟通及联络,扩阔视野,为能更有效的培育教友,为教会及社会服务。
有一位外地教友向我谈及了关于神父的一件事情,有一深夜她开车前去请老神父终傅,但神父当时身体非常不好,神父说自己的身体已经难以行动,教友刚刚想走,但是此时神父却让教友把他扶起搀扶着去为那病人终傅,神父救人的热忱使那地方的教友们深受感动
刚刚开始美国人对疫情一点也不在乎,也不戴口罩,照常的去外面餐馆吃饭,去外地度假,去酒吧喝酒聊天,认为这个新冠肺炎就是流感的一种,直到逐渐看到死亡率增加,他们才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离开父母家人、离开故乡远去,到外地修道学习、进修学业和牧灵传教,确实需要一种牺牲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对天主爱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