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圣马尔谷情有独钟,记得在上海佘山修院读书时,跟随美国圣母大学毕业的马百龄老师学习过《马尔谷福音》后,暑假回到家里,就在自己的家里办了一个小小的圣经学习班,主要是小学快毕业的我的妹妹利君、西会及邻居家的卢会丽等几位孩子
当西满伯多禄以自豪地心情告诉主耶稣,他准备宽恕伤害过自己的弟兄“七次”时,主耶稣却告诉他:“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玛18:21-35),也就是一直宽恕,永远宽恕。
喜出望外的安德肋,在找到了主耶稣后,首先跑去告诉自己的哥哥西满,并将他带到了主耶稣跟前:“我们找到了默西亚”!这就是遇到默西亚,天主子耶稣的喜乐:自然地先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传报福音,分享福乐!
3、天堂为所有人“将来有从东从西,从南从北而来的人,参加天国里的宴席”(路13:29)。天主子耶稣基督将救恩带给每一个人,带给天下万民。天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父”,耶稣基督是我们每个人的“救主”。
西满伯多禄代表所有门徒们回答说:“主!唯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知道:祢是天主的圣者”(若6:60-69)。永生,才是跟随天主子耶稣基督的目的。
[57]参看戴都良(Tertullianus),《驳斥马西翁》(AdversusMarcionem),IV,9,CCSL1,p.560;奥利振(Origenes),《驳斥赫拉克里达》(DisputatiocumHeracleida
“同体大悲”的精神,更是将慈悲心扩展到一切众生,视众生之苦为己之苦,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共生智慧的深度与广度,与儒家“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的思想交相辉映。
章开沅教授在《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一书的前言中中肯地指出中国社会和学术界过去对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评价常失于偏颇,有时甚至缺乏起码的了解[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丛书,第四辑,
2015年、2016年,就证明这个种子种下去它是开花了,我们的公民捐献打破了原来国际上的怀疑,我们去年完成了13000多例器官移植手术,成为了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
当我们和神父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当我们讨论神父和神父的陶成时,你开扩了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