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祈祷的氛围中缓缓走向祭台,礼仪经书随之安放在读经台上。德国福音派教会委员会主席海因里希主教诵读了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参阅:依五十八6-12),并且带领默想。
在金主教的支持下,上海教区开始最早的中文弥撒,为推动礼仪改革,印了很多中文弥撒经书。另外,原来弥撒中没有为教宗祈祷,金主教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政府尊重宗教礼仪,最后全中国教会都得以加入为教宗祈祷的行列。
最后,教宗表达了对新版《罗马弥撒经书》的赞赏,这是主教们和圣座之间一个「非凡合作的成果」。
为了不拖累家庭,老姑妈听从政府安排到敬老院去生活,不管到哪里,她的信仰绝不褪色,将十字架、道理书、经书带进了敬老院,向老人们传播福音。2个月后,停止了最后的劳息,回到了她一直渴望的天国。
今天在教会内也有逐渐蔓延的俗化现象,这种现象足以使对圣体的敬礼成为形式和空洞的行为,在举行和参与弥撒圣祭时,缺乏心灵的参与,缺乏礼仪的崇拜和敬意”。
耶稣在祂成长的纳匝肋的会堂讲论经书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祂的同乡们起初称赞祂说的话,后来却愤怒填胸,设法杀死祂。教宗讲解这段福音说,这些人从一边倒向另一边,这正因为天主圣言与人的言词不同。
直至有一个冬天我生病住院,父亲来看我,带来了三样东西:一本经书、一小瓶圣水和一串晶莹剔透的念珠。在那段无助的日子里,它们就像是生命之中那一束最和煦的阳光,带来直达心灵的温暖。
我们在弥撒经书读到红色文字:关于这节经文主祭应高声念,而所有共祭者向祭品伸开双手低声念。之后的其他的经文才可让共祭者来诵念。
康熙晚年的礼仪之争,传教士在中国的公开活动被限制,清廷敕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又屏黜了“天学”中的“理”层面的内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后人对“天学”的全面探究;近代以降,在中国处于半殖民主义和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
圣奥斯定继盎博罗削和热罗尼莫之后,另一位拉丁教会大教父、大圣师是奥斯定(354-430)。他对西方拉丁教会的思想影响之大,恐怕没有出其右者。他从一个沉湎享乐的浪子转化为名闻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