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父问他为什么每天起早清扫院子时,他说:“我不会念经,什么也不会,只会扫扫院子。堂是天主的家,我把他的院子打扫干净,让教友们干干净净地进堂念经。”每次扫完院子,他便进堂靠着柱子跪很长时间。
人慌无智,在这紧急的关头,好像有人提醒说:“赶快呼求天主!”正当医生抢救时,我速画圣号,声声呼救,记得我划了三次圣号,孩子的痰就吐出来了,“哇”地一声哭起来。
主人回来后问孩子在做什么?他说:“先生,圣诞节到了,我没有钱为您买礼物,就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先生大受感动,一把搂住孩子:“我今天得到世界上最好的圣诞礼物,明天你就到我的训练场练球吧!”
可见,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世俗与神圣之分,而使之世俗与神圣的唯有人的心灵。 在此,如果谈到基督徒的十字架,谈到生活中的痛苦,我想最大的莫过于世俗生活与信仰生活在人心灵的分离了。
教友们发现这个家庭的问题后,纷纷到家看望孩子并劝说:孩子呀,你看耶稣有什么罪?他才33岁就被恶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母亲心如刀绞。
对人宽容就是对己宽容。试想,当我们因着自身的软弱而跌倒时,我们最渴望的难道不是别人的理解、同情和宽恕吗?这时要是周遭的人都指着我们的鼻子责骂我们,我们该作何感想?宽恕源于爱和怜悯。
为新亡者祈祷,就是在向他表示我们的«爱比死亡更为猛烈»,是体验到在基督内什么也不会丢失。祈祷和牺牲就形成一枝杠杆,可以让好天主运用。
我认识德语基督宗教团体的一大群人,他们主动在这40天中放弃酒精及尼古丁。虽然乍一看,这有违于我们人类的基本需求,但这也表明:更少就是更多!
大哥心地善良,街坊四邻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有求必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家盖房子,无论谁家一干就白干一个多月。
事实上,犹太人问耶稣:『你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证明你有权威做这些事?』(18节),彷佛要请求祂示范祂真的以天主之名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