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时的犹太人普遍地相信在末日死人必将复活(见若11:24),但耶稣的门徒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末日的奇迹竟然已发生在他们当中,他们当然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斗转星移,回顾已走过的25年历程,可以看到,无论在舆论导向上,还是在办报质量及发行数量上,抑或版面、内容上,“信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的情感在某程度上是可以受控制的,这就是说我们曾经有过的强烈感受,即使在相同的情况下已不复存在。从心理而言,我们称之为洗脑。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对抗遭受接连重击,他就开始渐渐相信他本曾拒绝的事物。
新的家在教堂对面,马立仁受母亲熏陶,三、四岁时跟着母亲参与早弥撒,念早晚课;四、五岁时常用经文、要理问答已背得滚瓜烂熟;六、七岁时给神父辅祭,一个月就学会了拉丁文辅祭经。
那是一个暮秋的主日,圣堂里的弥撒已进行到领圣体的阶段,教友们和往常一样,纷纷起身在跪凳的行间排队,向祭台前送圣体的神父缓缓移动。
在南堂广场的东南角,还竖立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早在公元635年,基督的福音就已传入华夏、传到长安。
原本体重120斤,出院时已瘦至90斤,身体特别虚弱。一位外教朋友看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实在可怜,领她去了基督新教,想让她在唱歌赞美中找到生活的信心和意义,可是她不会口祷,不祈祷时魔鬼就让她窒息。
静默也被使用于耶稣出生当晚的仪式:万籁俱寂,黑夜已奔驰一半路程时,你全能的圣言,由天上的王座,如无情的战士,降到这应毁灭的地上。(智18:14-15)。圣善夜,平安夜!我们是这样唱着。
这些信息告诉她:有一位生命的主,她早在我们认识她之前就已爱了我们,并为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她愿意接纳、包容、恩待世界上所有的人,尤其是孤立无援、心灵破碎的人,因为他是怜悯人的主。
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图像有助於我们理解,耶稣在最後晚餐中对门徒们说:妇女生产的时候,感到忧苦,因为她的时辰来到了;既生了孩子,因了喜乐再不记忆那苦楚了,因为一个人已生在世上了(若十六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