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26:39)而天主父的圣意是让自己的圣子代我们卑污罪人赎罪,让“基督必先受苦,才进入他的光荣”。(路24:26)试想,如果我们贪得无厌,把逼债式的祈求强加给天主,是否太狂妄了!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此方后皆赞之曰:真乃世外桃源也!花梨之得名上溯到清嘉庆年间,1797年始在此建有奉神之殿,因殿外有棵梨树,胸径合抱,时逢花开时节,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故名曰“花梨岭”。
我以为在礼仪中,教友们会感觉到我们是否真正在与天主以及和他们交谈。教友们会发现我们到底是否和他们一起在共融中祈祷,是否与天主的子女们共融着,或者我们只在做表面的工作而已。
因着信仰,因着对天主的爱,修道人忍受着对父母的牵挂而甘心情愿地去追随基督,为大众服务,为更多需要的人奉献自己,这是超越自我的大美大爱。多才多艺的王俊修士修道人离开家庭就不管父母了吗?绝对不是。
慈悲总是要面对他人,总是要在待人接物、相互交往中连续兑现,把自己从基督圣训及他生活过的慈善怜悯救助等博爱精神,全部表现在朝夕相处者的近人身上。
还真管事,王爱京的女儿好像有感觉了,于是她对女儿说:翠华!你要是好点了,就眨眨眼。她就眨了眨眼。她又说:翠华!你要是想喝水,就张张嘴。她又张了张嘴。
修女续指,希望透过今次画展呈现基督宗教艺术的善与美,提醒大家需要有内修的心灵生活,给予心灵休息的时间,提供一个默想机会让心灵的需要得到照顾;她希望各位参观人士能够打开心灵,让画作都能与其心灵对话。
你的奉献更促使我的心灵渴慕向天主做出郑重的承诺,因为我在基督身上看到奉献的宝贵、承诺的价值!
(路15:31)主耶稣待我们实在太大方了,明显地待我们如同朋友,也唯有在真朋友之间,会通财共富,凡自己所有的钱财,光荣,各样神贫福乐也全与我们共享。
跟随基督,喜乐永随。教宗方济各以这段文字作为他的第一个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的开场白,这篇劝谕旨在阐明教宗方济各对于现代教会的具体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