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虽是天主子,却选择了一个毫不起眼的纳匝肋小城中的犹太女子玛利亚做自己的母亲;耶稣虽是天主子,却选择了一个山洞中破旧的马槽作为自己的诞生地。
公元80年,徐州有一贵族家庭建造坟墓,墓上镌有属于犹太——基督宗教内容的雕刻。
伯多禄这才清醒过来,说:「现在,我实在知道:主派遣了他的天使,来救我脱免黑落德的手,及犹太人民所希望的事。」读经二(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好了。)
根据《圣经•四福音》的记载,当耶稣复活了纳因城寡妇的独子、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死后已被埋葬四天的朋友拉匝禄等,他都用了起来(路加福音7:14,8:54)、出来(若望福音11:43)这样令人惊喜而又催人向上的语言
包括历史悠久的圣座驻河内代表处原址;部分赎主会堂区的土地被用来建造酒店。
这就是为什么,离开旷野后,耶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会堂里宣布: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的恩慈之年。
我们可以在耶稣随后在纳匝肋会堂的讲道中找到答案,这些话清楚地指向约旦河边的受洗:“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祂给我傅了油”(路4:18)。
在达味治理期间,天主住在帐幕里,而不是在会堂,这样祂才能与祂的子民同行,「从这帐棚到那帐棚,从这会幕到那会幕。」(编上十七5)许多迁徙者都有这种经验,把天主看成是旅伴、向导和救恩之锚。
一如犹太先知无一例外地都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一样,他所有这些最具争议的立场恰恰是先知的声音和警告!
经师和法利赛人是当时犹太社会的中流骨干,也是在帮助当时的人遵守天主诫命和重建信仰和社会的精英。他们不仅自己严格遵守天主的诫命,而且在各方面处处为人群做表率,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