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的,二十年过去了,在父亲原来患病的肺部,再次长出一个肿瘤。很明显地,这是旧病复发,而且来势汹汹。这一次,我妈妈没有再争取什么,她的祈祷就是希望我父亲在承受这次癌症病痛的过程中少点痛苦就好了。
(德3:14-18)所以,我们的父母在身处老年、患病、孤苦的时候,子女都应该尽力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倾孝敬之心。这不仅仅是生前肉身的孝敬,更是死后灵魂上的慰藉。
最后,我也要到露德朝圣,为每位患病的司铎祈祷”。
患病的妇女及会堂长因为信德得到了耶稣的治疗及救恩,同样,我们因着对耶稣坚定的信心,也要得到耶稣的治疗及安慰。
尤其在忏悔圣事中,司铎向罪人显示天主的无限仁慈,他就像那慈父一样伸开双手迎接那回头的荡子;在病人傅油圣事中,司铎又向病人显示天主的怜悯与同情之心,他没有对弱小患病的弟兄转面不顾,反而邀请基督以其慈爱眷顾他们
(天主是爱通谕,17)耶稣说:‘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
圣方济各有一次患病,弟子们为他煎炸了一只鹌鹑,一向清苦耐贫的圣人,此刻饥肠辘辘,拿起香喷喷的鹌鹑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吃完后,还情不自禁地舔了舔沾满油渍的手指。
这些最小的兄弟就是饥饿和口渴的人、作客的人、赤身露体的人、患病的人和坐监的人(参阅:玛廿五37-40)。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首先提出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是否帮助无法回报我的人?
教宗在回信中引用了《玛窦福音》,指出我们将如何受到审判:「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
后来她患病,年仅24岁便病逝。然而,在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她始终坚持着“信赖与爱的小径”,也被称为“神婴小道”。每个人都可以遵循这条道路,不论其年龄和生活状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