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徒们非常惊奇,於是问耶稣:这样,谁还能得救?耶稣解释说:在人不可能,在天主却不然。教宗说,这段福音表明基督徒也是一个懂得惊奇的人,面对天主的启示、天主的爱和圣神的激动,怀着善意的惊奇。
’(二10)的确,主耶稣为了我们的得救,继续保存那好酒,从祂被刺透的肋骨继续不断地涌出这好酒。
文告写道:「教会照顾那些尚未认识福音的人,因为教会希望所有的人都得救并体验到上主之爱。教会肩负使命,传报天主的慈悲,也就是福音跳动的心,并将天主的慈悲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因为我们的得救,还是在於望德。这是主线,望德是救恩史的主线。我们希望与上主永远相会。教宗最後表明:天国在望德内变得强而有力。我们要反躬自问:我有望德吗?
得救的经验就是自我死去,自我死去就是将自己的意志屈服于天父的旨意和命令。当这种屈服的经验成为我们的习惯时,我们就会成为有能力的基督徒。有一次,植物学家想在喜马拉雅山上寻找一种非常罕见的花。
有一天我读到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信的人必有这些奇迹随着他们。
陈博士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祈祷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人对天主的理解出现偏差,害怕恐惧天主,只是担心自己不能得救。这样的信仰对人的身心健康无益。
对主教而言,分辨能力则是在子民当中得到的恩典,它引领子民获得救恩。主教既不是自命不凡的‘恩主式父亲’,也不是畏缩和独处的‘孤独牧人’。
耶稣基督曾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是真理、道路、生命(若14:6),凡信而受洗的便能得救(谷16:16),获得永生,这是多么令人振奋而充满希望的好消息、好途径、好事情!
多一份关怀就多一分力量,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分希望,多一份希望就少一分失望,没有了失望就有了得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