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我们主内兄弟姐妹,切实重视“圣教四规”的遵守,重视积累灵魂的财富,放弃一些物质享受,回应基督的召唤,奔赴天国。切记:没有一个家仆能事奉两个主人的……
当我们不再试图主宰我们的欲望,或盲从我们的欲望,而是屈服于召唤我们的那一位时,我们的欲望便得到加深,我们的渴望将带领我们走出自我,走向那另一位。
对恶的经验使我们的人性退缩进自我;我们或者试图自卫,或者试图反击,从而使我们心灵的基本活力,也就是我们对那来自外在、指导我们超越自我的召唤的回应停滞不前。
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尽管圣经中有一些历史或语言方面的有用的信息,但它首先愿意做的是使我们与一位活生生的人相遇,以便我们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发现他,并回应他的召唤。
祝圣大典的感人瞬间像湖面荡起的波纹,一层接着一层:一声召唤,一生跟随。铿锵有力的“我愿意”和“我应许”表明了诺言和决心,完全交付的“俯伏在地”意味着谦卑与奉献。
圣伯多禄的宝座让我们回顾早期的基督徒团体氛围,大家聚集于牧者周围,每个人都被召唤去追随耶稣,但这条路从来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始终和兄弟姊们同道偕行。
上主是美善的,富于仁慈,锲而不舍与人相遇,与所有的人建立关系,召唤他们体验天国的幸福,即使面对冷眼相待或悍然拒绝仍不放弃。
儿时的召唤大概十岁时,学校老师带领我们到地里拾麦穗。猛然间抬头看到:天上有很多枯树,排列整齐,很规矩,好多呀!过一会儿,树上开满粉色的花朵,像桃树开花。
当我们发觉自己趋向别人,想更认识他们,并想他们认识我们时,我们便是回应着天主的召唤,一个铭刻于我们本性的召唤,因为我们是按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受造的,而这天主是乐与别人通传和共融的。
这召唤各修会团体回归到源头,聆听圣神,再发现自己修会的神恩,定位修会的身份和使命;并在此召唤的引领和使命感的催迫下,投身于相应的使徒工作,以此来真正建树基督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