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他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晤了印尼外长玛律苏迪(RetnoMarsudi)女士,谈及各宗教共处、文化与教育合作等议题。
所以又忍不住要对他们的行为做一些矫正、规范,或者说是教育。那么这个平衡点将如何把握呢?这位从事心理学的母亲给我上了一课。
礼仪给教会增添力量,使教会看到复活的基督在行动,教育信友将信德和恩宠放在首位。虽然如此,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在礼仪范围经常有倡导革新的人同维护传统的人处在对立状态。
作为父母的教友,要更好地发展其与子女的关系,成为子女们信仰的第一批前导和教育者,应以言以行教育子女度教友的生活。
而他依旧是那样淡泊、朴素、节俭、谦和、平易,身教胜于言教,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教育指导着我们,成为我们行为的楷模。我为有这样一位忠诚于天主的叔父而骄傲。
难道我们受教会教育多年,竟然在礼节上连教外人都不如?笔者还曾经经历过一件事情,至今难以释怀。
她观察到台湾人喜爱捐助青少年服务机构,因可看到青少年的教育成果。对捐款给安老机构就没有收获的喜悦而拒绝。她认为,大家应该想到回馈,因为没有老一代的贡献和牺牲,下一代怎么能有目前良好的生活?
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瓦伦丁感慨万千:从小母亲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即使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也不能把诚信丢掉。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我始终相信,诚实的人总会有好报。
答:我母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直与她的信仰保持一致,与她所受到的教育保持一致。她之所以以正常的方式体现出了一致,是因为她觉得我妹妹的生命权利与我们当时已出生者的权利完全一样。
他在幼年时,未受入校教育。经受不少波折后,由他的母亲的央求,进入方济住院兄弟会第三会。后于1628年,晋升司铎。他爱天主的心火蓬勃异常,因为他操守的各种德行,无不深入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