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导学生,向天主讲出自己的心声,特别为家人,为自己,为朋友,为同学,为学校,为世界祈祷……念十诫又要教学生念十诫;即在天主前,思念正确的事,再回顾自己的生活,然后作出“反省”、“调整”、“悔改”和“补赎
整个堂区以祈祷、克苦、补赎、人力、物力、时间、行动等支持堂区的福传工作,犹如为福传的火炬不断加油,使其常燃不熄,照引更多人认识天主,接受福音,领洗入教,重生为天主的儿女。
因此,那些反映着教会从前对世物的看法和运用的词句,及某些有关补赎的外在表达方式,都作了修改。这样,特伦多会议所订定的许多礼仪法规,在梵二大公会议所制定的法规中,得以实现和改进。
答:军官们感恩于全军无一阵亡(31:49),因此主动将战利金饰(臂镯、戒指等)献于上主,为赎罪作补赎(31:50)。这是出自感恩与敬畏。
却一点苦也怕受;念经嫌麻烦;听弥撒怕费工夫;作补赎怕受苦,守斋就推有病。总而言之,不论行什么善功,都有原因推辞。教友!我问你存着什么心思呢?难道不受苦就想升天堂么?
她承受病苦,也是在为我们做补赎,为了我们的过错而做补赎。在圣诞八日庆期内,我们与其说是来送别这位前辈,倒不说是藉着小圣婴的诞生和诸圣婴孩的致命而庆祝刘姨的新生。
希望每位修生,在信德年内,效法圣女小德兰的榜样,热心为教会的福传事业祈祷,并在生活中以克苦、牺牲、补赎来拯救炼灵。
在今年四旬期的开始,礼仪中再次要求我们实践圣经及基督徒传统所重视的的三项补赎行为∶祈祷、施与、斋戒,为预备自己更加善度复活节,进而体验天主的能力,正如在复活前夕所诵唱的∶「驱逐邪恶,涤除罪过,使堕落者痛心悔改
1.大家一定还记得很清楚,我们曾用了40天的克苦补赎纪念了耶稣的苦难与圣死,在默哀痛苦中哭唱了耶稣苦难圣死的祈祷声中送别了耶稣到阴府去会见元祖亚当,救他出离暗冥的一幕;又怀着对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的信仰,
譬如他向他们提出这类问题:“没有朋友作伴,没有亲人爱护,没有财物享受,这种克苦补赎的生活,你怎么能够长时间忍受得了?何必要度这种孤独寂寞、终日操劳、没有休息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