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福音》中最后审判的比喻通常被诠释为敦促众人行爱德的呼吁。然而,更仔细地加以分析,会发现一个出人意料的愿景: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审判,却展现出人人早已活出的事实。
一.传扬福音是耶稣基督的重要教导在玛窦福音的结尾,特别叙述了复活的主耶稣在加里肋亚的一座山上显现给十一位门徒,给予他们最后的教导: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
辽宁金沛献主教接待林慈华神父多年后,有幸应邀做客玛利诺会的纽约会院。一个周末,林慈华神父单独邀我外出午餐叙旧。
与人相遇并不意味着只是身体的临在,而是以信德的眼光、以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眼光,即耶稣善牧的眼光予以特殊的关注。这是一份能够与他人分享喜悦、困难、梦想和挫折的弟兄的目光。
可是,他们的含义一定有真正主仆关系或师徒关系的意义,而不像其他人那样,其中有些只是礼貌上的称呼(玛15:22,25,27;若4:11),或质询中的讽刺(玛22:24;路10:25),甚或是一个虚伪的友谊称呼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8日清晨在梵蒂冈圣玛尔大之家小堂主持弥撒圣祭时表示:四旬期是调整生活、接近上主的时期。 教宗在简短的讲道中指出,悔改是四旬期的一个关键词。
其实《圣经》是不主张人们起誓的,玛窦福音中记载着耶稣的话:你们总不可发誓:不可指天,因为天是天主的宝座;不可指地,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你的头发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白或变黑
吾主耶稣在玛窦福音中,亲口提起“地狱”、“火狱”、“阴府”、“火窟”、“永火”、“永罚”就有十三处之多;间接提到地狱现实的,也多达十七次。因此,地狱的实际,是耶稣亲口启示的真理。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祈愿四旬期能使我们做好心灵准备去领受天主的宽恕,并如同天主那样宽恕他人,忘记他人的过错。教宗的弥撒讲道以礼仪读经与福音为主线。
看玛窦福音11章2-6节,有六个方面: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得了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苦人得了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