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也再次谈到依据“普世幅度”的爱之能力的原则(83号),这一章的标题为“思考和缔造一个开放的世界”。
他向人开启永生和与天主建立关系的幅度。最后,它告诉我们他是许多兄弟中的首生子。是的,现在他确实是在一系列的兄弟姐妹中的首位:他是第一位为我们开启与天主共融的可能性。
铎职只是教会内神恩的一种,是教会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就如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家保弗(LeonardoBoff1938-)所言:通过圣秩圣事,在被祝圣者的身上,整个教会的司祭性幅度得以浓缩性的表达。
圣咏之所以不断重复「因祂的仁慈永远常存」,是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幅度,将一切注入爱的永恒奥秘之内。
为此,禧年是在向普世众人宣讲福音的幅度下开启的:它超越教会的范围,因为“每个人即使不知明日将如何,但心中总对善怀着期望”。
这给人开启了一个新的幅度。创造界有了更大更广的意义。复活节是一个新创造的日子,但正是如此,教会在这一天的礼仪中以旧的创造作为开始,好使我们能学习正确地了解新创造。
在保禄六世(1962-78)及若望保禄二世(1978-2005)任内,枢机数目一直加增,并且比以往更具普世幅度,扩展至全球各地。至2006年2月7日,枢机人数达178名,其中110位年龄未逾八十。
“对内福传”的幅度和方法很多,有教友再培育,有冷淡教友的“回炉”等,方法上有有圣经学习、教理培育、歌唱祈祷、小组传爱、堂区和教区之间的朝圣学习等等。每个人和团体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境遇采取不同的方法。
所以,神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内部的事,它有相当强的社会幅度,与教会团体能做出的社会贡献相关联。 要谈中国的神学教育就要首先关注它的背景,即中国当前的大环境(context)。
教会在圣神降临日清楚地彰显出信仰公开的幅度,即相信并毫无畏惧地向所有人宣讲自己的信仰。这是圣神的恩典--他赋予我们传教的能力、增强我们的见证。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每一个教友必须传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