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举行弥撒圣祭,由于二楼圣堂内难以容纳人数太多的教友,所以只让神父修女及各家乐队进堂,其余教友站在堂院参与礼仪。
当天的弥撒圣祭由教区党明彦主教主祭,教区李广飞神父与东堂前任本堂井智军神父为主教辅祭,来自其他堂区、大小修院的五位神父与二位本堂神父共祭,堂区的合唱团以他们悠扬的歌声在弥撒中咏唱弥撒曲与圣歌,整个圣堂内座无虚席
弥撒圣祭由本教区唐元阁主教主礼,南充教区陈公鳌主教和九龙山老本堂潘宏恩神父辅礼,共十八位神职一起举行了神圣的感恩弥撒圣祭,陈主教在讲道中勉励大家:惜福、感恩天主给予我们九龙山堂区过去和现在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恩典
小刘庄堂口在邢台教区虽是较小的堂口之一,但教友们一直希望有一座自己的教堂,以能更好的祈祷和举行祭献。由于当时生活水平较差,经济问题也成最大的难题。
之后,我就去圣堂举行弥撒。弥撒中,我们为和平与安全祈祷。弥撒结束后,我们在圣堂庭院稍留,问候一些人。接着,有些人邀请我到邻近的办公室去。
最后在1859年赴台开教李步垒教友的故乡后坂天主堂举行共融弥撒,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梵蒂冈电台讯)9月13日是教宗本笃十六世牧灵访问德国巴伐利亚邦的第五天,这一天比较特别,因为教宗的活动都属于个人性质,除了上午为里根斯堡着名的“旧圣堂”新装设的管风琴主持落成启用典礼之外,他的弥撒也是在里根斯堡大修院的圣堂里面私下举行的
其实在初期教会,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辅祭职务,特别是早期在教友家庭举行的聚会中,协助神父举行圣祭的通常就是普通教友。
因为这些年华人移民增多,波士顿总主教区把坐落于Tufts大学医学院里的教堂做了华人教堂,在这个教堂参与弥撒的教友有四百人左右。
当1989年9月30日佘山修院举行第一台梵二中文弥撒时,只是简单地把圣体柜和蜡烛台从主祭台移至小祭台便成。因为主祭台早已按梵二弥撒礼仪所示离墙而立,四周可以环绕,亦可面对信众主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