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注一)参阅Propositio2(注二)梵二<教友传教法令>18(注三)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4;教宗保禄六世EvangelicaTestificatio(注四)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4(注五)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演讲
这也是地方教会迈向二O一九年十月特别传教月的活动之一。赞比亚宗座传教善会主任埃德文?姆兰杜神父强调了宗座传教善会的本质、使命以及宗座传教善会在今天肩负的教会学传教作用。
其次,他回顾了中梵会谈的三个阶段,指出中梵对话正式开启以来的三位教宗:已故若望保禄二世、荣休本笃十六世、现任方济各,都尊重中国文化和文明。中国不是谈判桌上的对手和敌人。
五十年前,梵二公会议一系列有关教会的论述,特别是由教宗保禄六世颁布于1964年11月21日的《教会宪章》,更是教会在一个崭新时代在自身认识上达到的一种新高度。
时至今日,尽管先后出台了各种文件和强调教会的本质是传教性的梵二大公会议教导,真福保罗•曼纳神父当年所预见的仍然适用。
他说,在准备庆祝梵二大公会议于1962年10月11日开幕,至今已有50周年的背景下,对圣母学的反省非常合乎时宜。
梵二大公会议借她的权威重申对圣母的认识及敬礼圣母的责任……,并向所有忠于大公会议训导的人们推荐至圣童贞圣母玛利亚,并鼓励我们热心向圣母呼求,因为她是天人间的中保。
礼仪的发展简史;梵二的礼仪精神、梵二以后的礼仪走向,然后针对堂区的一些礼仪情况,做一些礼仪规范,让这些人就各堂口在礼仪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作者甄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了三位教宗沿着梵二大公会议的足迹,在对话的道路上一脉相承。教宗方济各延续了梵二大公会议的开放精神和若望保禄二世的神恩,并且继承了本笃十六世致中国教会信函的思想,为对话奠定基础。
教宗首先论述感恩圣事的含义,以及梵二大公会议关於信友礼仪培育的训导。他说,在两千年的历史中许多基督徒为护卫感恩圣事坚持到底,直至死亡,今天也发生同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