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葬礼的神父们与老前辈都有过不同的交往,对他一生忠于信仰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对他晚年效法耶稣,在病床上背负了多年十字架表示钦佩。
但完全不是这样:他以弱者的形象来到世上,只带着爱的力量,完全没有暴力,直到走上十字架。这为我们显示了天主的真面貌,暴力从不由天主而来,暴力从不促成做好事,它是破坏性的手段,不是摆脱困难的途径。
近两千年前,耶稣进入耶路撒冷,走向他一生中最辉煌之顶点,走向十字架酷刑,走向复活,就是踏着万民为他铺下的棕榈叶之路。谢谢您,教宗!感谢您战胜死亡,感谢您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一群群、一队队朝圣者抬着巨大的十字架,迈着沉重的步伐,低声唱着圣歌,一步步走过去,从第一处苦路一直走到第十四处。
第二场是耶稣的母亲与她的姊妹,克罗帕的妻子玛利亚,以及玛利亚玛达肋纳站在十字架下作见证(若19:25-27)。在这里,耶稣将玛利亚和所爱的门徒互相交托。
教会走基督一样的道路,也有祂一样的遭遇,因为她并不依据人性的考虑,也不依赖自己的力量,却遵循十字架之路,听从天父的话,作人类中的见证及他们的同行者。
人面对十字架的正义,或许会愤愤不平,因为这清楚表示人不能自给自足,却需要另一位,才能充分自我实现。
例如,十字架、圣像、圣母态像、马槽,以及在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和圣像画。历史上有众多寻求表达信仰真理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人类艺术遗产显著的一部分都是他们的杰作。
一直到2007年她参加了费济生神父办的一个学习班之后,她的状况才大有转变,她说:当时我怀着一种看看的心态参加了这个班,但当我走进教堂时,十字架深深地感动了我,此时我觉得耶稣就是为我一个人而死的,他牺牲生命的大爱顿时让我感激涕零
有些人喜欢胸前系着十字架,墙上挂着圣像,许多人流于形式,只当作装饰品,根本谈不上以主的话遵奉而行,结果毫无用处。言行不一致,生活上没有见证,不能结出好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