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说,玛利亚可是一名先知,因为在当天福音中,圣母在《赞主曲》中说到自己将会万世万代被称为有福,即我们每天诵念玫瑰经、圣母经般,赞美着她;这些都能反映出由天主那里所得到的荣耀。
他说,司铎在告解亭中可以把目光投入许多人的心中。他又说,从归依到从事传教使命的路程,是以从告解亭的一边到另一边、从忏悔者的一边到听告解司铎的那一边这过程来完成。
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神父在圣周五主受难日礼仪讲道中强调了这一点。(梵蒂冈新闻网)「基督的十字架改变了人类痛苦与磨难的意义。天主子亲自承担了苦难,使之彻底得到救赎。」
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天朝中绝大部分的圣人我们都不认识他们的芳名,也不认识他们的面貌,然而藉着信德的眼光,我们看到他们在天主的穹苍中像星辰一样地闪烁着”。
她两只眼注视着你,你从她的眼神中感觉到一个母亲的关爱,尤其感觉到天主的目光。看:这个关爱站在她眼前的这个单独的人的能力使这个人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德肋撒修女的一个特性。
在弥撒讲道中,教宗强调基督信仰不是道德主义,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奉献赠与。为此,基督信徒做人和生活的中心是弥撒圣祭,也就是为基督赐给我们的新生命而感激、喜悦。
在我们关于恶习和德行的教理教程中,今天我们将看到一个相当丑陋的恶习——悲伤,悲伤被理解为一种情绪低落,一种持续苦恼的状态,使人无法感受快乐。
此德行是自控的能力,是不让自己被强烈的叛逆激情所战胜的艺术,是在被马佐尼(Manzoni)称之为“人灵心的混乱”中建立秩序的艺术。
弥撒中,杨主教和几位教友一起诵读耶稣的受难史,把教友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两千多年前,让大家随着圣经中的讲述,重新回顾了耶稣基督的苦难。随后杨主教带领教友们朝拜十字圣架,亲吻耶稣的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