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的世界良心——评《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1944年3月11日,教廷国务卿马廖尼枢机(Card.Maglione)在给德国驻梵蒂冈大使的信中说:罗马是基督教近二十个世纪以来的文明中心和母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我这个外教的母亲来说,让独子作神父确实太不可思议了!●我经历过七零年代认中关社(认识中国、关心社会)的热潮,和青年人对权威的反叛。
多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和老师以日常不起眼的举动向我们的孩子展现该如何应对并度过危机,改正习惯,举目仰望并鼓励祈祷。多少人为众人的益处献上祈祷和转求。祈祷和默默无闻的服务:这些是我们得胜的武器。
其次,依撒伯尔充满圣神,对发生在玛丽亚身上奥迹的赞叹,及对救世主和他母亲的明认:“我有何德,而烦吾主之母前来顾我”。
为了弥补我灵魂上的缺陷,在我15岁的时候,母亲把我带进了伦敦的一个教堂。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懂得了当一个人在性格上出现了缺陷的时候,最好的医治办法就是在信仰里寻求灵魂的洗礼。
当我还没记事时,母亲就已早早离我们而去,父亲带着我姊妹俩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这个大城市谋生。在上海举目无亲,三人同住在单位的男宿舍里,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
教会历史中出现不少的殉道者为福音真理作证,能以福音精神宽恕仇人,获得爱的最大恩宠,因为天主是爱。献身的修道志愿者生活在服从、贫穷和贞洁三愿中。
尤其是对司铎来说,他必须是一个共融的人,向所有人开放,懂得把主在慈爱中托付给他的全体羊群聚集起来,一起前进,同时又弥合分裂、疗愈不和、解决冲突和误会、并宽恕过犯。
可是,你以宽恕为怀,令人对你起敬起爱。(咏130:3-4)当我们记念主时,我们多一点认识他,我们就看见主的两个心:一个心是切望我们能爱他,真心地爱他,用那不变的、牺牲的爱全然爱他。
换句话说,他生命中的每个行动和每句话都在通传天父慈爱和宽恕,并邀请人回应,特别藉着死而复活的逾越事件带给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将天主对人所怀的慈爱表露无遗。因此,我们的福传必须以主耶稣的福传行动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