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冷淡不热心,还反感别人去热心事主。记得有一次,上初中的大女儿在修女的引导下在一个主日早晨走上读经台,念了一篇读经,娃回家后高高兴兴地告诉我和她妈。
当我的小女去纪花家拜年时候,和纪花的母亲拉家常,说过年不开心,因为父亲有病,母亲很害怕。纪花的母亲听后说:“让你爸爸求天主吧。”孩子回家学舌后,我心想天主怎么求呢?
念日课时你有没有全神贯注,用心咏唱;还是流于形式不思不想。默想,你充分准备了吗?认真细读圣经了吗?或是奋笔疾书,还是惚兮恍兮,不知所为?
能让顺治纳谏的确不容易,在中原君主中,顺治最欣赏的不是以纳谏著称的唐太宗,而是动辄对进言者施以廷杖的明太祖。
我们不能用断章取义的圣经道理来教训人,我们的教会是一个爱的团体,我们最重要的是时时、事事、处处体现一个“爱”字。尊敬的杨神父,您在济南临行前告诉我,要我看宗徒大事录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
我仍清楚地记着,母亲不舍得给我们包一顿饺子却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卖掉,把收入的钱全部寄往四川帮助神父建堂。那个时候我们尚不能理解母亲的举动,亲戚朋友、邻居家人都说母亲信教入了魔、发了痴。
由于身残卧床并丧失了自理能力,再加上失去了经济来源(矿主的赔偿全部搭在了医疗费上),他的妻子在绝望中携带女儿离家出走,一去便不复返。王小云只能依靠他年迈的母亲照料了。
您根据自己不能行神迹、周围的人不能行神迹、甚至全人类都不能行的观念,便推论出“神迹可能不存在”,继而推论出天主也不能行神迹的结论来。这样的逻辑思维,你看是合理的吗?
下班后不回家,买菜到堂里,有活大家干,有饭大家吃。看着饭桌旁谈笑风生的神父,我想到一句赞语:“其门如市,其心如水。”二、可爱的羊西堂的教友都不富裕,但慷慨异常。
奉命册封,按照明朝的官场惯例,受封者都要对朝廷派来的官员馈赠礼物,庆王当然也不例外,馈赠给徐光启二百金和币仪等礼物。徐光启分文不收。庆王又派人追送至陕西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