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慈悲禧年特别「给教会一段时期,重新省思主在复活那日托付给教会使命的意义。这使命就是成为天父慈悲的记号与工具。」
因为我们急需以天主的宽阔心胸拥抱生活的牧者,他们不陷于世界上的满足,不乐于周而复始,却不断地朝向高处;承载至高者的牧人,务必不陷于保持低空的诱惑,摆脱不冷不热和习惯性生活的狭隘限度;贫穷的牧人,不贪恋金钱与豪华;言行一致的复活希望的宣讲者
可能有人还有问题:既然天国已来临,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更战胜了罪恶,那为何世界上仍有罪恶?全能全善的天主,为什么容许罪恶继续存在?
从基督信仰来讲,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因为基督通过死亡而战胜了死亡,给人类带来了复活的希望。“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
相信大家还记得:在1997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把12月12日定为瓜达鲁比圣母瞻礼,纪念圣母显现的奇迹。
到了80年代初期,教会开放,吉林教区仅有八九位老神父,每个大瞻礼神父才会来送台弥撒。
「堂区」(parrocchia)一字的字源就说明了这制度的意义:它是在众家庭中的一个家庭,[10]而且它符合耶稣基督降生成人的逻辑——祂在信徒团体中生活和行事,而有形可见的礼仪建筑物,正是复活的主在祂子民中间的永久临在的标记
旧人不与主同死,新人就不能与主同复活,以色列老一代人不死在旷野,新一代人就无法进入福地。让耶稣基督爱的生命不断的重塑我们、更新我们、打造我们、整合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死于自我,活于基督,阿们。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复活纳因城寡妇的独生子。教宗说福音事迹要我们对相遇深入反思。很多时候,人们错身而过,却没有相遇。每个人只想着自己,对他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此,每天晚上神父修女就会带一些活动,例如:农闲时,每周一让教友们看有意义的教会电影,周二举行弥撒,周三分享圣经,周四教唱歌(其他时间瞻礼前后修女都会教唱歌),周五生活分享,讲解“建设团体”,信仰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