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子耶稣基督不只是为了“治好”我们的创伤和疾病而降生成人,更是为了赐给我们天主的新生命,并教导我们如何生活。
所有跟从天主(神)的启示而生活的人群,就是启示的宗教,如,犹太教、基督宗教、正统的伊斯兰教等。自然宗教,因为后来的不同解释和想象,进而形成了“一神教”和“多神教”。
短短的三天生活已经让我有了深刻体验与反省,在此我将看到的四个场景分享给大家。一、教会存在的价值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两位修士和一位神父到达了将要服务的堂区。
不过母亲在领洗之前就一直过着宗教生活,每天去教堂念早晚功课。在这块信仰沃土上,陈崇军的信仰也扎下了根。
1993年10月—1994年9月我们俩被修会派到同一家医院进修眼科,她对我神形生活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俨然就是一位大姐姐。我们每主日的下午都一起去圣堂朝拜圣体,经常一起出入餐厅和寝室。
教区上下团结和谐的气氛、人人实干奋进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不由得心生敬意;各堂口的圣经习小组、爱心组、青年组等教友善会组织的健全和完善,教友们“活基督生命,传天国福音”的高涨热情和实实在在的生活见证更是让我们感动莫名
这件事促使我们把她与大德肋撒和里修的小德肋撒的神修生活联系到一起。
诚然,“如果不以举行至圣感恩祭为基础与中心,则基督徒团体决不会建立起来”(《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33;见《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6)。
这种理论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婚姻时,情形虽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有些根强烈的情感,如爱和忠诚,会因受环境影响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消失。情感是灵活多变的,亦可引到其他富建设性的后面。
女儿出世以后,我和太太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养育两个女儿的琐碎且繁重的事上,家庭的信仰生活渐渐走向下坡,甚至枯燥乏味,更被日常生活的琐事及对女儿的担忧冲昏了头脑,甚至主日弥撒都因照顾女儿而未能全身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