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基督情愿为爱而献出生命,坚信他与圣父之间存在一种颠扑不破的共融时,他便夺取了死亡的“毒刺”(格前15:55),即对虚无的恐惧:“他以自己的死亡释放了所有因对死亡的恐惧而终生为奴的人们”(希2:14
(希13:8)在中国,教会亦蒙召作基督的见证;憧憬未来、在宣讲福音中要考虑到中华民族所要面对的新挑战。 今天一如既往,宣讲福音就是宣讲和见证被钉死而又复活了的耶稣基督、新人、战胜罪恶和死亡的胜利者。
绝不要低估心存善念和希望去分享微薄资源的力量。毕竟,在这风高浪急的大海中,我们都同坐一条船,除了生命与爱的上主之外,我们还可以互相依靠。
为给人类带来希望去寻找及冒险最后,教宗交给各基督徒团体一项重大任务,就是透过四旬期皈依的时刻,帮助迷失方向的人类看到“呈现的一种新希望”。
时期圆满时,身为天主第二位的圣子来到世界上,“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藉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祂藉着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希1:1-2)。
教宗方济各12月24日晚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圣诞子夜隆重弥撒时向我们提出上述问题。他强调:天主用充满爱的眼神注视着我们,接纳我们的贫困,爱上了我们的渺小。当晚,圣伯多禄大殿内外灯火辉煌,喜气洋洋。
牛贵文—雅各伯,山西省太原教区西柳林堂区西柳林村教友,生于1951年农历6月15,卒于2012年1月19日,享年61岁。
圣堂内有一尊铜铸成的圣伯多禄塑像。据说,用手摸着圣伯多禄的右脚诉说心愿,它会在天主台前帮助我们。伯多禄的右脚已被来人摸的光光的。可见人们寄予他的希望多么的大。
《雅各伯书》是在为《罗马书》作补充,同样,《罗马书》也是为《迦拉达书》作解释。有的下一章的经文,是在为上一章的经文作解释。所以,我们只要对整本圣经融会贯通,狠下一番苦功夫,还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五世纪以前,一位生活在罗马、名叫做斐理伯·内利(PhilipNeri)的圣人——就是在罗马这里。他已经被作为喜乐的圣人而载入史册。仔细听这个:喜乐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