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只是物质的,人从本质上是属于精神的。
大家都熟悉的猴子不肯放弃桃子抽身出逃,而被猎人捕获的故事,当人讥笑猴子缺少聪明,不肯为一个桃子放手的时候,人却同样对许多东西把持不舍,也就是说人要真的放弃有形物质其实很难。
教宗表示,人的本质如今愈加被贬低为可随意塑造的物质,因此必须予以拯救,使之摆脱意识形态的殖民现象、自私自利和谎言。後者以德行包装罪恶,以公众利益包装经济利益。
信仰不是只为满足俗世物质需求更不是为了满足与众不同的虚荣心,信仰是让我们的灵魂得到饱饫,让我们的灵魂有方向。灵魂的富足可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可以淡化对物质的需求。
尽管萨特的作品中涉及的是物质层面的存在,梅瑟所体会到的是天主的存在,他们两人都发现了「存在的奥秘」。
教宗称人需要物质财产,但「分配上」的正义也无法使人得到他应有的一切,事实上,人对天主和祂无偿爱的需求,比物质需求更强烈,他说:「人类靠那份只有天主才能传递的爱生活,因为祂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
蒙田说:“物质的匮乏容易医治,而灵魂的枯竭无药可救。”
高山把我们带到高处,远离许多终将消失的物质事物,邀请我们重新发现那不可或缺的,也就是天主和弟兄姐妹。”教宗解释道,“我们生来不是为待在平地上,不是为满足于平庸的事物,而是要抵达高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全球扩张和信众结构的变化使两教关系、宗教自由和宗教多元主义日益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的重要议题,不过目前无论是断言20世纪是白人主导基督教的最后一个世纪,还是宣称基督教已与西方脱钩而成为后西方宗教或多中心宗教
他向本台表示:我提出的途径超越严格主义和宽松主义:显然,教会不能只采取‘维持现状’的方法,但也不应该寻求不顾教会传统道德的折中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