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以色列民的领袖们,梅瑟、若苏厄、亚郎直到达味都曾作过歌、唱过歌,在圣经中都有记载,其中达味的歌在《圣咏》中收集了许多。
在耶肋米亚先知书中又有以色列复兴之歌被掳得赎的感恩之歌(耶30:1-11;31:1-14),及在其后面的《耶肋米亚哀歌》等等,好多先知都有记载,从而可以知道圣乐的力量,从天主来的伟大的音乐是何等的有力量
教宗的解释以耶稣建立十二位宗徒为根据,十二位宗徒象征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全体子民。
亚洲:日本8人,以色列4人,印度3人。非洲:南非6人,埃及2人。澳洲:澳大利亚4人。南美洲:阿根廷4人。……需要说明的是,1938年即二战之前,美国诺贝尔奖得主人数还赶不上德国、英国。
但天主却对他说:“我与以色列子民同行时,我何尝向我立为牧养我民以色列的一个民长说‘你们为什么不为我建造一座香柏木的殿宇?’”
这座山海拔八百零三公尺,相传昔日梅瑟就在这里叫以色列人民远眺天主预许的福地,也就是圣经上说的迦南福地,这块福地今天称之为巴勒斯坦。
他在对巴勒斯坦人表示关怀的同时,也请各有关方面以合理并且持久的方法来解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间的冲突。在谈到宗教与良心自由问题时,纳吉布宗主教说,宗教与良心自由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谈到“在旷野中行走”的主题,博瓦蒂神父指出,在《出谷纪》的记述中,旷野是上主“启示自己”的场所,祂是“与以色列结盟约的天主,信实的天主,同时也是使所有宇宙力量臣服在祂权下的全能君王”。
教宗方济各在讲道中指出,「当上主为了爱,派遣一位先知、天主的人时」,以色列子民说:「上主眷顾了自己的百姓,因为祂爱他们。」同样地,跟随耶稣的群众看见祂所行的事,也说:「上主眷顾了自己的百姓。」
教宗接着讲到当天读经一的内容(参阅:欧十1-3,7-8,12),他说:“欧瑟亚先知描述以色列子民是那个时代迷失的子民,他们失去了预许之地的视野,徘徊于罪恶的沙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