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在内心深处聆听天主的声音,分辨祂的旨意,是我们内心成长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紧迫困难的使命时。”修道院的生活“已经提供了培养祈祷习惯的可能性”,它将有助于司铎圣职使命的施行。
人对信仰的回应就是度一种完全属神的爱的生活,其圣善的生活就是对基督的见证及信仰的最好诠释。我们不能清楚地跟别人解释信仰,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明白,还没搞清楚所信赖的是谁。自己没有的,当然无法传递给别人。
教宗方济各在圣玛尔大之家的一次清晨的讲道中,谈到祈祷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性,讲到祈祷需要尽心尽力。
于1964年11月21日颁布的《教会宪章》中有专门的一章(第六章)是讨论奉献生活的,而于1965年10月28日颁布的《修会生活革新法令》则更是全面细致地讨论了奉献生活的方方面面。
的确,人自落地之日起,就与生活两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但生为人,没有人不想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虽不可能个个都流芳百世,但也不想苟延残喘,昏昏噩噩终其一生,所以,伴随而生的是各种责任
(梵蒂冈电台讯)中非和东非奉献生活妇女联会(Acweca)从8月17日至30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第16届全体大会,主题是「向前迈进,不要害怕,但要服务」。
除积极主动地参与弥撒圣祭和唱经班的活动外,她又热情地参与了郝家沟、付村等地的福传工作,成为了教会大家庭中真正的主人翁,全身心地投入到信仰生活中。
当然,基本的金钱收入可以维持我们的生活,而基本的健康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工作的能力。但是我们基督徒与世俗人有何不同呢?
遗憾的是,有好多所谓的老教友(老非指年纪的老)对听道并不感兴趣,出堂后就把神父的话当耳旁风了,照样按以前的样子做,照样过老教友的生活。真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啊!
他在要理讲授中解释了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意义,并呼吁信友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好能善度复活节。你们应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节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