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一次要理讲授中曾向望教者和新教友说:“当我们阅读旧约圣祖的历史和箴言的格言时,我们就是在谈论道德,为的是在你们得到培育后,能够习惯于走入圣祖们的道路上,善度服从天主的诫命的生活”。
二、感觉 ———气质不能是断定一个人走向圣善或是堕落的凭据。所有的气质都能够使人走向毁灭或者得救的途径。
这一切都污染我们的灵魂,使它变得模糊不清,也使我们没有能力接纳真理和圣善。如果我们以留意的心接纳耶稣所说的话,这些话将真正洗濯、净化我们的心灵”。
下周集会研读时,可报告个人实践的结果,如此,互相鼓励,奋发向前,善度教友生活。三、依预定的时间到齐后,所指定的领导人,带领大家做简短的祈祷。
由此可见,同样是受苦,价值却不同,恶人受苦是对其恶的惩罚,是罪有应得,善良人受苦是天主对他的特别关爱,是被天主特选的证明,是升天堂的保证。
请帮助我们常常珍惜您的恩赐,追求永生的生命,善尽今天的责任。阿们!
这里要强调的是,堂区司铎的圣善生活会对青年人的圣召萌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人看来不可能,但对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耶稣说:庄稼多,工人少(玛9,37)。
一个没有勇气的基督徒,一个不把自己的力量转化成善,一个不麻烦任何人的基督徒,是无用的基督徒。让我们想想这点!耶稣不是不懂人类情感的一位极尽透明的、禁欲的神。恰恰相反。
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唯有当未来是确定而实在的,才能善度今生。”(《在希望中得救》通谕,2号)基督徒怀有希望并非靠自己的功绩。如果他们对未来怀有希望,那是因为基督死而复活了,并把祂的圣神赐给了我们。
在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也以慈悲善工和爱德见证自己的信仰,并藉着他们的见证,为了和谐社会共处、建设共同家园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