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基督博爱的要求,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同情和关爱。
在圣召的分辨上,应让青年们保持一颗平常的心,防止为自己的终身抉择预设答案,应该让天主在他们的心中作主,要求他们向天主和辅导者完全开放自己的心灵,在天主的注视之下,细心地分辨他的旨意。
但我想得最多的是:我还不够主动,我应时时要求自己作为“主人”,而非“客人”!用爱和冷漠打成一片:MB:一天出门,我发现我们小区来了一个新保安,于是就走过他的面前时,微笑着向他问好。
主耶稣回答要求看见父的斐理伯说:“谁看见我就是看见父……,(若十四9-11)。”基督的生活正显示父的生活,父的临在。
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天主的爱”这一真正内涵,才能认识到,作为对邻人的爱及与此同时形成的友爱则是一切伦理要求的完满(迦5:14)和该信德唯一而多种表现的工程。
我要求教会在这禧年内,重新发掘神形哀矜的丰饶意义。的确,慈悲经验见诸具体的见证行动,如同耶稣所亲自教导我们的。每位信友每次亲自践行一项或多项这些哀矜,必能获得禧年大赦。
就像那些蒙拣选、祝福,经破碎被要求施予的人一样,我们被呼召去活出有内在喜乐和平安的生命。这就是有爱的生命,活在一个一直要我们相信且必须证明自己是值得得到爱的世界中。卢云神父另一方面又怎样呢?
救恩虽然要求选择听从和愿意悔改,但它始终是无偿的恩典。因此,上主以祂的慈悲指出一条道路,不是宰杀献祭的道路,更确切地说是正义的道路。
这一切教导我们,怜悯与爱不是某种模糊的情感,而要求我们呵护他人,甚至不惜代价;要求我们受到牵连,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走近他人,甚至与他同生死、共患难:爱近人如你自己。这是上主的诫命。
朝拜圣体要求我们聚精会神,来到圣体前,慢下来,静下来……内心聆听和接受耶稣的教导。●用圣经经文祈祷。花些时间为参加弥撒做准备。以祈祷的精神预习当日弥撒的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