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和某某同学有了联系后,很自然地就关心起他来,很自然地就问起了他的情况。人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连生活都是。好没由来地,总让人徒生一些感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我从小生长在天主教的家庭里,自母胎起,天主就召叫了我,一步一步地为我铺了路,我从小所听都是爱主爱人爱教会的事迹。良好的环境使我的信仰有了扎实的基础。无论我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去教堂过主日。
在献县肖先奇神父的那个堂区就是这样做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友们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圣经,上海印的《四福音》给教友们发下去以后,差不多都束之高阁,“冷冻”起来,现在学圣经,大家又翻出来。
比如,刚才分享会上那个发言的青年人,他本人文化高,以前又接触过信仰上的知识,所以学习起来比其他人快,理解也快,根据本人特点,经各种考核,可以破格提前为他领洗入教。
一、教堂成为新移民了解加拿大,融入新的社会的起始点。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方面,新移民成为各教会关注,争取的对象。一般而言,新移民初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面临许多社会适应上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新礼仪年的庆祝将更加丰盛,因为去年将临期首主日展开的「献身生活年」仍然进行,至明年二月二日献主节才告结束,而另一方面,教宗方济各已透过数月前颁发的《慈悲面容》诏书,公佈了由今年十二月八日圣母无原罪瞻礼起,
福音的火焰燃烧起来了!每遇主日天、瞻礼日,教堂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彩旗飘扬、鼓乐喧天。新教友的面孔一天天增多,这情景怎不叫人心喜?
还有郭春英老师是一个歌手,圣歌都是她领唱,爱心团体走到哪里,就把歌声带到哪里,我们走路时唱歌,坐下来学歌,干起活来哼歌,到有活动的时候表演唱歌,特别活跃,从心底里感到幸福。
在大家的热心祈祷中姑姑领洗了,但是神父没有送圣体,这又让我揪起心来。我问神父为何不一次完成,但神父没有告诉我。姑姑领洗当晚,临睡前告诉我:领洗时我心情豁然开朗,好像流浪的孩子突然找到了父母一样开心。
我作为一个从80年代起就常常聆听主教训诲,并亲历了上海教区在他带领下呈现蓬勃成长过程的信友,想浅谈往事,为主教当年最初的愿想谈感受,为他往昔初建教区事业的岁月作一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