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一:(依十一,1-10;读经二:罗十五,4-9;福音:玛三,1-12)在今天的第一篇读经里,有一段大概是旧约里最美丽的章句,就是默西亚时代正义和平的幸福景象。
这次学习生活数月,我终于对英伦半岛的风土人情、民族传统和信仰历史开始有了些微认识了解;依纳爵神操则给了我一次终身难忘的灵修经验,在静默中与主相遇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一些新教不同派别的牧师和兄弟姐妹们与公教的神长教友一样
正像那牧人牧放小羊一样,我也会把你抱在怀中,贴近我的心(依40:11)。总有一天我会擦干你所有流过的泪水(默21:3-4)。而且有一天我会带走你所有你在这世界上所经受的痛苦(默21:3-4)。
同时,在宗教信仰之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同的“十”图式所表征的意义:如红十字协会的标志:“十”它是救死扶伤的象征,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里所蕴含的“博爱”不也正是“依撒意亚”精神的现实反映吗?
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教会取代了天国,历史的机构代替了“许多人在天国中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共赴的宴席”(玛8:11)。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宗徒大事录,却会发现在教会和天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统一。
尽管在早期教会中,有许多女性资助了男性(玛利亚玛达肋纳、福依贝、里狄雅、宝拉、奥林比亚),但她们却很少被文献提及。
◎教堂永安公的建筑群中,教堂是最先修建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依仿古罗马式而建。
在本星期将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谷1:1-8)中,洗者若翰回应着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呼喊“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但是,若我们的生命时常如同迷宫一样的费解和复杂,我们如何“修直”天主的道路呢?
当然修女的圣召减少,原因是非常多的,但整个社会对信仰的边缘性及对奉献生活的不了解;还有就是依笔者看法,世俗的价值观超越了信仰的价值观;对这份奉献生活的价值也无法看到;对修道生活的不了解或偏见,导致对献身生活的误解
许下因亚巴郎和他的后裔,天下万民将要获得祝福(创22:18)并由他的后裔中出生一位“应得权杖,万民都要归顺他”(创49:10),他要使“救恩达于地极”(依49:6)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