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时儿子便去了离家70多里的县城读书,由于交通不便,工作繁忙,我们只能每个月看他一次。由于学校的教育、繁多的功课压力,他没有时间也没心思看圣书,更不要说去教堂,信仰渐渐淡薄了。
发了初愿后,我又开始了读书的生活,这又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次转折点,开始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忙碌的学习,时间节奏的加快,让我和主的联系日趋渐少。
1936年在河间天主堂小学读书。1944年在献县小修道院初中毕业。同年入天津工商附中读高中。1947年入北京辅仁大学多玛哲学院,功读哲学。1953年入北京文生神学院。
院里有一个王姨瘦瘦小小,听修女们说王姨是北京人,年青时会弹琴、爱读书,后来嫁了个军官,本应该有一个幸福人生的她,却由于没有生育能力,被对方抛弃。
老百姓不读书,好书也出不了,没有。我已经意识到,中国将来是世界的第一大国,因为人才最多,中国人最多,但这些人才需要培养。天主教要培养,基督教要培养,各宗教都要培养这些人才,培养出一些文人。
贫穷的家庭供不起马杰上大学,懂事的马杰默默地含泪隐瞒了考上大学的消息,留下小妹妹照顾生病的父亲和智障哥哥,自己跟随同学出外打工挣钱,为父亲治疗哮喘,供妹妹读书。听完马杰的讲述,月儿早已泪流满面。
Jean-Philippe告诉我,他在首都洛美及他的家乡卡拉之间往返读书,因为首都的生活昂贵之极。
不知何时,不幸得了鼻炎,好像是在修院读书时。只记得那时自己常带着纸卷,随时准备“黄河漏水”。
祈祷礼仪由圣座东方教会部部长桑得里枢机主持,在罗马读书的宗座东方礼公学的司铎和修生们负责礼仪的各项进程。6月11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于上午10点钟,在圣伯多禄大殿前的石阶上主持闭幕礼弥撒。
“我父亲是个铁匠,兄弟是手艺人,曾几何时,为了读书,我当了书店的学徒。我叫迈克尔·法拉第,将来我的墓碑上,只需刻下这个名字。”法拉第告诉妻子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