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经常到崇礼县、张北县写生作画,当看到那么多的孩子在贫困的环境中刻苦读书,他深受感动,总会把身上的钱拿出来,给孩子们交书费、买笔买本。
凡是未婚男青年,愿意到教会学院读书的,都可以进入修院学习,两年后,如果愿意修道做神父,可以进入哲学班深造,如果不走圣召道路的,修院将颁发由教育部认可的结业证,并推荐到各个教区、堂区或教友企事业单位工作。
一日清晨,我正在校园内读书,突然来了两个基督新教的弟兄,向我推荐圣经,以前我也曾听说过耶稣基督的名号,但不甚了解,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来了兴趣,同他们聊了许久,问了很多问题。
1936年在河间天主堂小学读书。1944年在献县小修道院初中毕业。同年入天津工商附中读高中。1947年入北京辅仁大学多玛哲学院,功读哲学。1953年入北京文生神学院。
12岁时儿子便去了离家70多里的县城读书,由于交通不便,工作繁忙,我们只能每个月看他一次。由于学校的教育、繁多的功课压力,他没有时间也没心思看圣书,更不要说去教堂,信仰渐渐淡薄了。
发了初愿后,我又开始了读书的生活,这又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次转折点,开始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忙碌的学习,时间节奏的加快,让我和主的联系日趋渐少。
院里有一个王姨瘦瘦小小,听修女们说王姨是北京人,年青时会弹琴、爱读书,后来嫁了个军官,本应该有一个幸福人生的她,却由于没有生育能力,被对方抛弃。
贫穷的家庭供不起马杰上大学,懂事的马杰默默地含泪隐瞒了考上大学的消息,留下小妹妹照顾生病的父亲和智障哥哥,自己跟随同学出外打工挣钱,为父亲治疗哮喘,供妹妹读书。听完马杰的讲述,月儿早已泪流满面。
“圆山区贫困学生读书梦”、“助孩子打败白血病魔”、“精准扶贫及赈灾捐献日相关项目”三个篇章依次展开,受帮助的孩子、老人们通过视频向爱心人士表达了心中最朴实的感谢,真切感人的主题视频令人热泪盈眶。
回想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青少年时期在修院,读书修道,学习法语和拉丁语,这大约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第二段遇世道变迁,他因修院有36亩田产,加之备修院院长等身份,吃尽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