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一个可能的原因却是他们因为历史上的传统认知而有一个信仰的“定向思维”和“固定的默西亚观念”,他们在等待“自己想要的默西亚”,等待自己想要的“快乐”。
愿复活的主赐予慰藉给饱受严重人道危机的罗兴亚人,并在多年被内战摧残的缅甸开启一条和好的道路,好使暴力的思维能永久终止。
回顾我们如何常常安于现状,适应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一位了不起的神父兼作家为圣诞这样祈祷:“上主,我向祢请求一些折磨、一些不安、一些悔恼。在这圣诞日,我愿意自己是一个不满足的人。高兴,却不满足。
这不仅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利玛窦在日记中感慨:“徐公不仅理解深刻,更能以中文精准表达,实为罕见之才。”
法国人很喜欢自己的讽刺,一名法国社会学家说,法国讽刺的思维就是蔑视一切,认为反讽和批判是好事。但也许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认同这种想法,这也是事实。
因为他的固执与死板的思维定势,无法灵活应变到急转弯的智慧顿悟,也不可能马上让他领悟和推究出其中的玄奥妙理。况且灵魂深处的高度压抑和绝望使他的心更死,脑更僵。话说回来,就是心眼活的人又能高明到哪里去?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受时代潮流和生活方式影响,其思维模式及人生价值观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翌年八月展开一连串的「生命告别之旅──我的人生思维,划向生命的深处,活出生命的色彩,活出真爱无终穷」等系列演讲,走遍全省各教区、各大监狱、大学院校、中学、政府机构、国际性社团、社会公益团体、医疗团体及不同的宗教团体等
而这一变革,导致了一种摒弃了福音信息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好象天主不存在一样,一味将追求物质享受、功名利禄视为生活目标,甚至以伦理道德价值观为代价。
七十七岁的教宗曾经历阿根廷多年的暴力和军事独裁,致使他大力投入推动「相遇的文化」和「对话」,并拒绝「对抗」的思维。他会在新年之始于圣伯多禄大殿主持世界和平日的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