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与天主、与自己、与他人,以及与受造界的和谐关系”。和平“也是经历了天主的慈悲、宽恕及仁爱,祂使我们也有能力施予慈悲、宽恕,抵拒各种形式的暴力和压迫”。
神学也是一种“民众”学问,必须“仁慈地面向人类和受造界敞开的创伤”。在教宗看来,神学在其整体上必须具有“牧灵印记”,因此神学省思必须“以各民族所处的不同环境和具体情况为起点”,“为福传服务”。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天主与受造界、以及全人类彼此之间的和谐共融;这种和谐共融圣保禄称之为“奥迹”(弗3:3-11,哥1:25-7),圣经中有时形容为“盟约”。
这张唱片所体现的最大价值,是让我们重新审视明清时期独特的音乐文化交流。
这次会议的主题为“教会与整体生态的新旅程”,且以教宗方济各的训导文件《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愿祢受赞颂》通谕和《主教共融》宗座宪令为指南,推动真正的牧灵、生态皈依和众议精神。
有人说“施比受更有福”,但是在中国常领略不到这个福,因为在对方讲出一大堆为什么他不能“受”的理由后,你开始怀疑你的智能、观察力和品位,最后掏出发票说:“你自己去换个中意的吧!”
《天主教教理》表明,在时期的终结,天国将达到圆满,使人类和宇宙都得以转化,成为“新天新地”(《天主教教理》,1042号至1044号)。
教宗说:尊重受造界是我们信仰的要求:天主把我们生活在其内的‘园圃’托付给我们时,不是叫我们无节制地去开采它,而是要我们抱持尊重的态度在其内耕作并守护它。
他说:所有为照料受造界而发起的活动,不论是大是小,也不分个人或团体的行动,都在指出一条可靠的道路,以达到慷慨且合乎尊严的创造能力,展现人类美好的一面。气候是一项公益,是众人的并为了众人。
圣神首先来拆毁那些阻碍你们按照福音精神成长的因素、信念、型态,乃至与信仰和司铎职不一致的念头;然后,同一个圣神在清理了你们内心的虚假之后,再赐给你们一颗新的心,依照耶稣的风格建设你们的生活,使你们成为新的受造物和传教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