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颂谢词」只由主祭一人咏唱或诵念,显示主祭在弥撒中的中心角色。问:其他共祭者、信友和歌咏团在这部分做什么?答:他们一起唱或高声念「圣、圣、圣」,与主祭共同参与,表达对天主的赞美。
6「天主愿意他们知道,这奥秘为外邦人有多么丰盛的光荣,」历史背景:旧约时代,救恩主要以以色列为中心。然而在基督内,天主向所有民族开启救恩之门。这是一种救恩普遍性的启示。灵修意义:天主并不偏待人。
「祭坛」是圣殿的中心,象征人与天主之间的和好。在旧约中,只有以色列子民的祭祀被视为正当;但此处,天主显明,凡以真心奉献的祭,都蒙祂悦纳。
为纪念海门教区成立85周年,我在主教座堂铸造了三尊铜像:第一尊是海门教区第一个教友徐启元,他是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领洗奉教的;第二尊是海门教区首任主教朱开敏主教;第三尊是郁成才主教。
要把弥撒放在生活的中心,当现代人将日程排的满满的时候,他怎么能找到朝拜天主的时间呢?圣母非常强调应把弥撒放在生活中的中心位置,如果这样去做,我们可得到很多的祝福。
希望这问题实在是我们人类生命以及基督徒使命的中心,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都知道需要希望,不是随便怎么样的希望,而是坚定与信实的希望,就像我在「在希望中得救」通谕中想要强调的一样。
逾越的奥秘:耶稣受难、圣死、复活及升天,这是圣周三日庆典和基督信仰的中心事件。
当达味把约柜移到耶路撒冷和撒罗满在那里建筑圣殿后,耶路撒冷便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宗教中心和最重要的圣地。充军回来的以民甚至使耶路撒冷成为唯一的圣地。
或者我们的福利制度越来越好,孩子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我现在建这么多,以后少了怎么办,这些机构,从科学的角度,国家要做的事情是另外的事情,直接养育是机构来做,国家来管理,今天很高兴看到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成立协会
我在《众位弟兄》通谕中谈到过这种社会友谊和普世的兄弟情谊,但是这种在众人之间的和谐也必须延伸到受造界,植根于一种“情境人类中心主义”(《请赞颂天主》宗座劝谕,67),使人对生态环境负起人性化及整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