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瞻礼时,婆婆帮忙教堂后厨洗菜做饭;堂区举行培训班时,她便烧水、打扫卫生。
我虽是个老教友,但以前的信仰只是表现在早晚祈祷,大瞻礼进堂上,有世俗的需求时总是向主伸手要,从不考虑灵魂的饥渴、天主的意旨,更不想做什么奉献。
我们计划先后去法国露德和葡萄牙法蒂玛两个圣母朝圣地,最后13日在法蒂玛,14日在罗马,15日参加教宗在伯多禄大殿主持的圣母升天瞻礼弥撒,最后一站,作为整个朝圣活动的终点。
使我终身难忘的领洗是在复活节瞻礼中,我特意请到大杨当我的代母,我与大杨的圣名一样,都叫玛利亚。那天她站在我身后边,她的右手放在我的肩上,并告诉我,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要用肩膀来承担起信仰的责任来。
每逢大瞻礼,堂区都会送出近千本《圣经》。主日或平日,也陆续地把一本本《新约》圣经作为教会的礼物送给前来参观的朋友们,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门。
平时,老会长每天5点准时起来,风雨无阻坚持祈祷,主日瞻礼回老家参与弥撒。祈祷的地方,最先出现的是老会长的身影。他经常做教友的工作,并请求他的亲家协助筹备资金。
每到一地,他们顾不上休息,听告解,参加活动举行弥撒圣祭、讲道,成为瞻礼期间最辛苦的人。
陈神父每年四大瞻礼都要回家一两趟,我对于他老人家的嘉言懿行,心中更是钦佩,从而更增加了对修道的盼望。在每天的晚课玫瑰经当中,总是有一个祈求圣召的愿望。
圣父在他1988年《圣瞻礼五给司铎的信》中关于这一点有过体面的描述:“如果若望在十字架下代表了每一位男女把天主之母作为神性之母,更何况我们是以圣事的形式被召叫,在教会内作为施行圣体圣事职务的司铎呢!”
牧函是教宗于19日,圣若瑟瞻礼签署,他请爱尔兰的教友们仔细并完整地读这封牧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