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主讲人熊玉蓉修女透过《圣经》的箴言第十六篇告诉我们内心策划在于人,应允却在于上主。我们基督徒要明白,人是天主手中的工具,天主救恩工程的参与者,除了尽从事外,重要的是听天主的命令。
耶稣向人们宣告,天主不但是人类的造物主,更是关爱人的大父母,耶稣说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
2.我在《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中曾强调: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因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义务有密切的关系。
伯多禄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把我所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吧!(参宗3:1-10)我是一个瘸腿的人,一个生来瘸腿的人。
义人前呼后拥欢迎我,因为你大量恩待了人。(咏一四一)释义:这篇圣咏是圣方济临死前的的祈祷词。方济各最后的祈祷便是咏唱圣咏第一四一篇。因了它是他死前最后的祈祷,这圣咏便能向我们启示他祈祷的奥秘。
2、历史随着人的受造,历史便开始了。历史是人与天主之间,以及人彼此间,相互关系的产品。人是天主依己肖像造成的,具有天赋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受天主的召请,与天主建立关系,和彼此间的关系。
他用他自身的生活昭告人们:人只是人,彻底的人,然而当他们让天主主宰他们的生命,向天主的国开放的时候,而且只有这时侯,人才可以按照造物者造他的意图而真正做人。
世界上的苦有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苦,所谓人生一世痛苦八九,谁也逃不了人生的痛苦;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凡受造之物,有喜必有忧,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是人与动物当面临的考验,谁也无法避免。
那时,听耶稣讲这个比喻的有法利塞人、民间长老和司祭。教宗解释说,耶稣向他们讲这个比喻,是让他们明白他们跌倒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颗向天主圣言开放的心。教宗说:这是这些人的不幸,也是我们的不幸!
问:我们发现,即使在今天,人的宗教意识能改变一个像罗马这样的大都市的生活…… 答:绝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