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指出,「对于列入考量的教会研究学科和学术机构本身来说」,这是一项「要求严苛的任务」。这三道训令旨在「促进研究机构的进步,以及促使它们实际分布于世界许多地方」。
拜登总统在讲话中指出,“我们需要所有的力量来度过这个黑暗的冬季。我们进入了疫情最黑暗、最致命的时期。我们必须抛开政治,最终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面对这场病毒大流行。
但是,教宗指出,令他感受尤其深刻的是,他在此次访问中看到受摧毁的创伤仍未愈合,以及他与在暴力、迫害和流放下余生者的相会和聆听他们的见证。
教宗指出,首先便是不求回报,因为「传教动力不在于获得的逻辑,而在于付出的观念」。第二个特色是谦逊温良:「那是投身于服务的关键,其目的不是霸占空间,而是开启进程」。
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1998年10月11日为施泰因修女主持了封圣大典,他在那个机会上指出,施泰因“在十字架学校的道路上行走”,显示出爱也能使痛苦结出硕果。
教宗在讲话中首先指出修和圣事的宝贵性,它「让天主对人的慈悲得以显露并实现」。接着,教宗阐明宽恕的价值,并提到他先前说过的一句话:「宽恕是个人权。」
教宗指出,“一种良好的分辨也要求我们认识自己。事实上,分辨牵连我们的人性因素:记忆、才智、意愿及情感”。“我们往往不晓得分辨,因为我们没有足以认识自己,如此一来,我们不知道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
枢机引用《圣经》指出,凡不认识基督,却凭著良心行事(参阅:罗二14-15)、向近人行善(参阅:玛廿五3)的人,是天主所喜爱的。
枢机指出,为了认识基督在希望问题上带来的绝对新意,就必须"把福音的启示放在关于来世的古老信念的背景下"。《旧约》对这个问题也未能给出答案,只有“在末尾才有一些关于来世的表明”。
教宗指出,基督徒生活的见证也体现在“走成圣的道路”。不过,“成圣不是专为少数人保留的,不是的;成圣是天主的恩赐,要求受到接纳并为我们和他人结出果实。我们蒙受天主的选择和爱,我们必须将这爱带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