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从初期就重视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弥撒,帮助他们,以至他们获得净化后能达到享见天主的荣福境界,历代教会也常嘱咐信徒们多施舍、得大赦、作补赎或行其他善功为亡者赎罪。令已亡先祖息止安所,实乃大孝也。
基督的子民借着诵念玫瑰经而效法圣母玛利亚,让她领入默观基督圣容之美的境界中,体尝基督圣爱的深奥。借着玫瑰经祈祷,信友汲取了丰富的恩宠,而且几乎是从救主的母亲手中接受的。
走进寺院,孙晓野开始每天读佛经、祈祷、修行等,渐渐地了解到涅槃是一种不生不灭的境界,他的抑郁症有了很大的缓解。这时孙晓野想去社会上用一年的时间体验一下外边的生活。想试试依现在的心态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我没有什么境界,也从未有过什么修炼之类,我仅仅出于爱情向上主开口祈求,一种跟随我多年的痼疾就在几小时之内霍然而愈了,这个事实让我恐惧和颤粟,我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眨眼之间崩溃了…&hellip
之九我在前,她在后,我带她到熟悉之地,她领我往陌生的境界。城市被抛在后边,来不及欣赏俯瞰的角度,尘封的记忆需要清理,以干干净净地,接纳那安恬。颓败的景象真让人伤心。
而我国民间宗教,譬如道家教人看破人生的有限,把小我化入宇宙的大我,以达于无限,于是达到庄子所谓齐生死、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的境界。
但只有当我们真的进入天主的恩赐与无偿的爱的境界,当我们发现天主无条件地爱我们,为使我们有能力像祂一样去爱,不加度量,我们才是真的有福与快乐。
就如陆徵祥在这本《回忆与随想》中流淌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的宗教知识有多贫乏,如果在他生命中有某一刻能走出这一盲区,突破因宗教知识的匮乏所导致的局限性,走进这绝非虚幻的、广袤无限的境界,他将会透过一种无可比拟的深邃
在该文化架构下所显示的完美,自然与其他传统所认定的完美境界有异。(3)文化亦可广义地被视为人的整个生活方式。
“内圣”和“外王”统一才是君子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